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5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510篇
预防医学   3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治疗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部X线表现进行评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3.33%,对照组分别为42.67%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体征以及X线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后对照组症状、体征以及X线检查评分分别为(4.68±1.86)、(1.09±0.02)、(1.39±0.17)分,观察组分别为(2.06±1.22)、(0.58±0.05)、(0.72±0.15)分,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安全、高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与母亲血清HBV-DNA载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孕妇孕前准备及孕期处理。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各258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母亲血清、新生儿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采用SPSS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 124例,新生儿血清HBsAg均阴性;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500~1.0)×106 copies/ml 45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例;产妇血清HBV-DNA>1.0×106 copies/ml 89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2例;乙型肝炎大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1.8%,乙型肝炎小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eAg阳性且HBV-DNA载量>106 copies/ml的HBV母亲携带,其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建议对该类妇女在孕前及孕期进行干预措施,降低血清HBV-DNA载量,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129例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术室环节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98%,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5h、术中出血>1 500ml、手术部位未保暖、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参观人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和有内置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联合应用在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粘连情况。方法对23例难治性官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宫腔镜清宫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作为实验组。另取23例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清宫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内残留物的清除效果、术后宫腔粘连情况、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包括周期、经期、经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可视化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凝胶有效地降低和防止了宫腔的粘连。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率占同期滋养细胞疾病的2.0%。患者平均年龄30.5岁,其中3例前次妊娠为足月妊娠,距前次妊娠平均时间为12.8个月,诊断时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平均54.3 IU/L。4例患者中3例采取子宫全切手术治疗,另1例在子宫全切后辅以EMA-CO 方案化疗1个疗程。4例患者均存活,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率低,多继发于足月妊娠,血hCG水平低,治疗首选子宫全切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手术基础上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 mg/mL显著低于SR组 (2.6±1.6) 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7.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B内啡肽等分泌增多可以促使血糖升高,这种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AMI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史,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AMI患者J波的出现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J波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6例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IL-6、IL-8 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进食时间分别为(3.8±1.2)d、(4.1±1.2)d和(3.9±0.9)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9)d、(5.9±2.2)d 和(4.5±1.4)d(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水平分别为(10.1±2.4)ng/L和(0.5±0.1)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4)ng/L 和(0.6±0.3)ng/L(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心理测定量表调查3个城市3600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采用t检验、X2检验分析中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相关性,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中学生每周锻炼时间为(2.66±1.801)d,81.4%的学生锻炼时间<4 d。5个行为阶段中37.3%的学生处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前意向阶段,23.6%的学生处于意向阶段,20.5%的学生处于准备阶段,仅有18.6%的学生处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并随着变化阶段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有所增加;5个行为阶段间的改变策略(F=77.442,P<0.001)、决策平衡正向效应(F=29.498,P<0.001)、负向效应(F=14.784,P<0.001)和自我效能(F=135.544,P<0.001)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前意向阶段到维持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向效应、自我效能得分随着变化阶段的提高而增加,而决策平衡负向效应随着变化阶段的提高而减少。结论 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其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差异,但大多数学生处于初级阶段;心理因素在不同变化阶段发挥作用不同,提示对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健康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