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24篇
预防医学   3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1篇
  13篇
中国医学   8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目的 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S斑块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兔白介素-6(IL-6)、兔白介素-10(IL-10)和兔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ATRA的抗A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3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ATRA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实验4周后他汀组予辛伐他汀2 mg/(kg·d)灌胃给药,ATRA组予ATRA 20 mg/d灌胃给药.12周末处死动物,取颈动脉组织观察AS斑块形态及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血清中血脂、TGF-β、IL-6、IL-10、IL-17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可见AS斑块形成,内膜断裂.他汀组及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和内膜尚完整.血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3 059.49±599.75) ng/L和(46.83±4.56) ng/L,他汀组分别为(2 709.48±601.44)ng/L和(43.13±4.07)ng/L,均比模型组的(2 039.16±638.07) ng/L和(36.39±7.34) ng/L显著增高(P<0.05).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64.92±6.64) ng/L和(1 474.88± 140.55) ng/L,他汀组分别为(69.54±8.84) ng/L和(1 518.58± 136.69) ng/L,均比模型组的(110.00±7.26) ng/L和(2 002.66± 195.57) ng/L显著降低(P<0.05).结论 ATRA具有抗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TRA的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2.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4 nt核酸构成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主要参与真核生物的细胞分化、增殖与凋亡等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代谢调控、疾病发生及诊断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准确且灵敏地进行miRNA的定量检测是深入研究miRNA功能的前提.目前,miRNA定量检测原理主要基于核酸杂交或扩增,包括Northern印迹、微阵列芯片、实时定量PCR、滚环扩增等.本文通过对传统miRNA检测方法、高灵敏度新型miRNA检测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为筛选合适的miRNA定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柠檬草与香茅药材中柠檬醛、香叶醇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产地的柠檬草与香茅进行鉴别,为两者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柠檬醛和香叶醇2种成分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柠檬草与香茅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薄层鉴别结果显示,柠檬草供试品与柠檬醛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香茅供试品与香叶醇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4批柠檬草中柠檬醛平均质量分数为(2.08±0.86) ng,/g,3批香茅中香叶醇平均质量分数为(4.11±2.28)mg/g.结论 柠檬草中主要含有柠檬醛及少量香叶醇,而香茅中主要含有香叶醇、不含柠檬醛.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柠檬草和香茅的定性定量鉴别.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红树林老鼠筋内生真菌来源内酯类化合物D1952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分子对接技术寻找D1952的潜在靶点,四甲基二氮唑蓝(MTF)比色法研究D1952抗肿瘤谱;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PI染色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1952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2(CDK2)是D1952的潜在靶点;D1952能有效抑制21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对MDA-MB-43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1 μmol/L.TUNEL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表明其能将MDA-MB-435细胞阻滞于G1/S期,且D1952能促进PARP的切割、导致p-RB降低和p21的表达增加.结论 红树林老鼠簕内生真菌来源化合物D1952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并有望成为靶向CDK2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5.
壳聚糖(chitosan)是目前自然界唯一带阳离子的碱性多糖,具有减肥降脂、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使其在医药和功能性食品领域都备受关注,因此,以壳聚糖为核心成分的产品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对其分析测定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各类产品中壳聚糖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芹菜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芹菜素对SGC-7901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芹菜素作用SGC-7901细胞后,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己糖激酶Ⅱ(HKⅡ)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芹菜素干预后的SGC-7901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明显减少,芹菜素10 μmol/L和2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定剂量的芹菜素能下调SGC-7901细胞中GLUT1、HK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芹菜素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和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T1、HK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为临床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精脒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及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以SW62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0.625~2.5 μmoL/L精脒(SPD)作用于细胞,细胞密度以104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别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取6孔板培养24 h的细胞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SW620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水平;细胞密度以1.2× 105个/mL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SPD,继续培养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乳酸脱氢酶(LDH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精脒各浓度组均能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1),且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精脒各浓度组作用后SW620细胞内葡萄糖的消耗及乳酸含量明显增多(P<0.01),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LDHA、HIF-1及GLUT1蛋白表达水平随着精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精脒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及糖酵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调查分析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ARC)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谷浓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某院住院期间使用过万古霉素并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的67例ARC患者和142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病历资料,比较2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ARC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初始给药的日剂量分别为(2.0±0.3) g和(1.8±0.4) 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1)。ARC组初始给药方案下谷浓度均值(8.3±5.2) mg·L-1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的谷浓度均值(14.3±8.4) mg·L-1,有显著性差异(P=0.000)。ARC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谷浓度达标率为20.6%,肾功能正常组为40.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ARC组万古霉素的临床总有效率和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69.1%和67.6%,肾功能正常组为76.7%和81.6%,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143)。结论:多数ARC患者初始方案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不足,谷浓度达标率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更低。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马钱子巴布剂中马钱子碱、士的宁的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促透剂。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对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RP-HPLC法测定含不同促透剂的马钱子巴布剂中活性成分的累积渗透量(Q_n)和透过率(T)。结果:马钱子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不同的促透剂对透皮吸收影响的顺序为:DMF>月桂氮芯卓酮(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在给定的范围内(≤5%),氮酮和薄荷醇的促透性能均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先升后降,二甲基甲酰胺和丙二醇的促透效果都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不同浓度的促透剂均能一定程度促进马钱子巴布剂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其中以5%DMF的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测定新会柑酵素中总黄酮、多糖、蛋白质、氨基酸4类成分的含量,为新会柑酵素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黄酮采用超声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苯酚-硫酸法定量;蛋白质采用细胞裂解法提取,二喹啉甲酸(BCA)试剂盒定量;氨基酸采用超声法提取,茚三酮比色法定量。结果:新会柑酵素A、新会柑酵素B、新会柑肉酵素缩液C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327 8%、0.122 9%、0.441 4%,多糖含量分别为0.656 3%、0.268 2%、0.242 3%,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636 0%、1.388 4%、4.847 2%,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527 4%、0.155 8%、0.925 7%。结论:建立了新会柑酵素的总黄酮、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4类成分含量丰富,新会柑酵素具有良好的保健与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