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中药活性成分中寻找潜在的Ⅱ型5α-还原酶(5αR2)抑制剂。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中药来源的26种单体成分进行对接,根据对接结果,对与蛋白结合较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MM/PBSA方法计算体系的结合自由能;通过体外微量酶反应体系进行生物活性验证。结果 26种单体成分与5αR2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能,其中女贞苷、红花黄色素和扁柏双黄酮的结合能较低,结合能力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对接结果相一致(结合能力:女贞苷-蛋白红花黄色素-蛋白扁柏双黄酮-蛋白);活性实验结果显示3种成分对5αR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女贞苷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2.12±3.83)μmol/L,红黄黄色素IC50值为(69.06±6.35)μmol/L,扁柏双黄酮IC50值为(191.28±5.90)μmol/L。结论筛选的26个单体成分中,女贞苷、红花黄色素和扁柏双黄酮具有预防和治疗雄激素依赖型疾病新药研发的潜力,为探索新型5αR2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泽泻中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和半制备色谱法对泽泻中各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1H和13C NMR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测定各单体对LPS(1 μg·mL-1)诱导Caco-2细胞中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从泽泻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8个原三萜类成分:alisol A 23 acetate (1),alisol G (2),16-oxo-11-anhydroalisol A (3),16-oxo-11-anhydroalisol A 24 acetate (4),alisoma A (5),alisoma B (6),alismanol J (7),alismanol B (8);1个降三萜类成分:17-nor-protostane (9);9个倍半萜类成分:orientalol L (10),orientalol M (11),orientalol N (12),orientalol O (13),orientalol P (14),alismanoid A (15),heyneanones D (16),leptocladol B (17),chabrolidione B (18);1个木脂素类成分:pnoresinol (19)。原三萜类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8的IC50分别为2.1、0.9、7.3、10.0、11.0、16.0、13.5和10.5 μmol·mL-1,降三萜及倍半萜活性较弱,化合物10、11、13、15、16和17的IC50分别为24.0、26.2、30.6、15.7、17.2和15.2 μmol·mL-1结论 化合物16、17、18和19为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倍半萜类成分对LPS诱导Caco-2细胞中NO生成的抑制作用,其中alisol A 23 acetate和alisol G的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3.
《中国药房》2019,(16):2216-2220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对牡蛎壳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的影响,为牡蛎壳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牡蛎壳以粉碎机制备成普通粉,再将普通粉以超微粉碎机制备成微粉Ⅰ(粉碎5 min)和微粉Ⅱ(粉碎10 min)。从粉体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孔隙度、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等方面考察牡蛎壳超微粉碎前后的粉体学差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考察其溶出度。结果:与普通粉比较,微粉Ⅰ和微粉Ⅱ粒径小且分布均匀,但粒子易黏附聚集,比表面积、孔隙度及休止角增大,堆密度减少,吸湿性增强;FTIR和XRD图谱显示牡蛎壳超微粉碎后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微粉Ⅱ和微粉Ⅰ在10 min时溶出度分别为18.5%和10.3%,普通粉在60 min时溶出度只有6.4%。结论:与普通粉比较,牡蛎壳超微粉碎后的粉体学性质呈现出明显差异,粉体溶出度增加,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4.
目的:厘清广东省现行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为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企业调研等方法,归纳总结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及各地市最新一轮药品采购政策。结果: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在药品目录、限价规定、竞价分组、入围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在政府统一引导下,加快药品采购信息化建设,发挥交易平台之间的市场竞争效应,合理制定药品限价,完善药品质量评审体系。  相似文献   
85.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一种能客观测量并评价正常生物过程、病理过程或对药物干预反应的指示物,可有效提高新药研究开发决策,指导候选药物早期临床试验,降低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其在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业内普遍关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关于生物标志物研究开发和资格鉴定程序的指南,鼓励医药企业将生物标志物作为创新药物发现的工具,在药品上市后通过生物标志物监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我国药品生命周期特点,对生物标志物在药物基础研究、先导化合物/创新药物的设计与发现、临床前药物开发、临床研究、新药研究及上市后再评价等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作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应激性心肌损伤之后,大鼠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的状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的方式,建立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观测大麻二酚治疗之后应激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血清中CORT、BNP、c-TnI、TNF-α和Il-1β的含量变化,以及应激前后心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将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按照具有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进行分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研究方法,观察大麻二酚对应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应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生化酶学检测验证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心肌损伤的大鼠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ORT (P<0.05)、BNP (P<0.05)、c-TnI (P<0.05)、TNF-αP<0.05)和Il-1βP<0.01)也显著升高,使用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大鼠的心率(P<0.05)和血压(P<0.01)明显下降,血清中CORT (P<0.001)、c-TnI (P<0.001)、TNF-αP<0.01)和Il-1βP<0.05)也显著降低,转录组显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中,44个基因发挥氧化作用,34个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应激之后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P<0.01)和GSH (P<0.01)显著降低,经过剂量为2.5 μmol·L-1的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 (P<0.05)和GSH (P<0.01)水平却明显升高,利用Hoechst 33342和Annexinv-FITC/PI进行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发现应激之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大麻二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激之后Gsk3β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经过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Gsk3β、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大麻二酚可预防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与减少Gsk3β、Bax的表达和升高Nrf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