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844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1054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30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减少异体血输注的有效措施,并为建立全子宫切除术单病种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地区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家妇幼保健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47例,分为输血组(69例)和未输血组(678例);收集747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术前血常规、术后转归情况、围手术期输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比例为9.2%(69/747),人均红细胞用血量(0.4±2.1)U。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Hb浓度、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种类和天数方面的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数值分别为(49.7±9.1)和(53±9.5)岁、(182.7±83.5)和(119.5±64.8)min、(603±650)和(160±173)mL、(96±26)和(124±18)g/L、(9.3±4.8)和(7.3±3.9)d、(2.2±1.1)和(1.6±0.7)种、(6.0±3.9)和(4.4±2.2)d。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与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前Hb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04、0.002、-0.022。结论应加强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血液管理,通过提高术前Hb水平、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来降低异体血的输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MR angiography,ZTE-MRA)及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19例拟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ZTE-MRA及TOF-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MRA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ZTE-MRA和TOF-MRA的优良图像占比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平均值分别为84%、74%和14.2、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3、0.175);诊断脑动脉狭窄ZTE-M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和98%,TOF-MRA相应为85%和96%,ZTE-MRA的Kappa值为0.898优于TOF-MRA;ZTE-MRA诊断1~2级动脉狭窄和3~4级动脉狭窄准确度分别为57%和81%。TOF-MRA相应为46%和31%。诊断1~2级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3~4级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ZTE-MRA和TOF-MRA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两者对于1~2级脑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无差别,对于3~4级脑动脉狭窄ZTE-MRA较TOF-MRA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rombus,AVF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AVF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49项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95%CI,P)分别为:C-反应蛋白1.16(1.08~1.26,P=0.001)、年龄1.02(1.01~1.03,P=0.001)、收缩压1.12(1.07~1.19,P<0.001)、糖尿病1.67(1.33~2.11,P<0.001)、女性2.50(1.83~3.42,P<0.001)、低血压5.57(2.88~10.75,P<0.001)。结论C-反应蛋白、高龄、收缩压、糖尿病、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血液透析人群中存在的AVFT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模型并检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医嘱记录,共计4 597条,再从以上记录中筛选出满足纳入标准的549条记录。医嘱记录均为高血压治疗达标患者,且为单药治疗,患者信息完整。判别分析模型建立过程中,分组变量的选择是根据管理学80/20法则找出占比例80%以上的药物分类,自变量的选择是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筛选。用549条记录中的384条(70%)建立模型,求解判别函数,剩余165条(30%)用于训练模型,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分析得出,纳入病例中血管紧张素类、β受体阻滞剂类、钙拮抗类三类药品的应用合占所有用药类别的94%,将它们作为判别分析的分组变量,然后从10个自变量中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筛选出对用药分类筛选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结果年龄、就诊时情况、既往用药和主要合并疾病被选为自变量(P<0.05),用于建模,模型拟合良好,可以进行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通过验证,该模型的准确率在50%左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模型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早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早发STEMI(男≤55岁,女≤65岁)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1428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n=381)和中年组(年龄>45岁,n=1047),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青年组患者中男性(97.1% vs 76.7%,P<0.01)、吸烟(76.9% vs 65.7%,P<0.001)、超重(70.3% vs 64.9%,P=0.014)及高脂血症(53.3% vs 44.6%,P=0.004)比例均明显高于中年组,但高血压(35.4% vs 43.6%,P=0.005)、糖尿病(14.7% vs 23.9%,P<0.001)、肾功能不全(3.4% vs 8.5%,P=0.001)以及卒中史(1.6% vs 5.3%,P=0.002)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冠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年组(47.5% vs 63.6%,P<0.001)。青年组3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7.1% vs 4.8%,P=0.04)。结论 青年早发STEMI患者的合并症较少,但可控性危险因素显著高于中年患者,且长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跟腱的弹性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T2MD患者按病程<5年、5~10年、>10年分为A(n=21)、B(n=20)、C组(n=21)。同期选取2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行跟腱RTE检查。将跟腱分为上、中、下段,应用弹性分级法分为1、2、3级;并以跟腱为A区,跟腱深部脂肪组织为B区,测算跟腱与其深部脂肪组织的弹性比值(B/A值)。结果 上、中、下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B、C组均较对照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上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中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B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下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A、B、C组下段跟腱B/A值(2.73±0.58、3.50±1.44、4.37±1.27)均高于对照组(2.23±0.33),且T2MD各病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RTE技术可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跟腱弹性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和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者鼻腔气道的三维重建,计算机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2者鼻腔气道气流场分布特征,进而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者及健康北方人(各20例)的鼻腔CT薄层扫描结果 ,应用表面重建有限元剖分的方法对其进行三维重建,数值模拟流经鼻腔气道的气流特征。结果鼻中隔偏曲者双侧鼻腔气流流量分布以气道宽敞侧为主,且最大气流量集中在宽敞侧总鼻道中部;鼻腔气道压强在偏曲最为明显处下降最快,占气道总压强差的79.65%。健康人双侧鼻腔气流量受鼻周期影响,以一侧鼻腔为主,最大气流量分布在总鼻道中部和下部;鼻腔气道压强于鼻阈处下降最快,约占气道总压强差的58.78%。结论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建立鼻腔结构的数值模型,分析其解剖结构异常与气流场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研究鼻腔结构、功能与疾病相关性的可行的科学手段,可以为以优化气流路径、改变气流分布为目的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手术前后的个性化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核相关抗原是乳腺癌诊疗中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上多是基于上述生物学标志物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区分乳腺癌不同的分子亚型以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近来,国内外很多临床研究表明,上述生物学标志物在乳腺癌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就乳腺癌原发灶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常见生物学标志物表达的差异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N2a)细胞中脑啡肽酶(NEP)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探讨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以3μmol/L、5μmol/L DNA甲基化酶抑制5-氮杂脱氧胞苷(5-Aza-dc)及(300、500、700)n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分别处理N2a细胞48 h和24 h。采用逆转录PCR(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EP的mRNA、蛋白表达;亚硫酸氢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 5-Aza-dc和TSA均能剂量依赖地提高NEP基因的表达(P0.01);5-Aza-dc可诱导NEP基因去甲基化(P0.01);TSA可增高NEP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P0.05),但不能明显改变NEP基因DNA的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中NEP基因的表达受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不影响DNA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