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休克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呼吸(R)等指标及肺部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麻醉后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AP、SBP、DBP、SpO_2、H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MAP、SBP、DBP、SpO_2均高于对照组,H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2.38%,对照组肺部感染4例,感染率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株占54.55%,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株占36.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自主恢复时间、睁眼时间、VAS评分分别为(6.72±1.03)min、(7.33±0.42)min、(4.23±0.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18±0.92)min、(12.07±0.56)min、(5.12±0.62)分(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相较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能改善循环功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骶髂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超声引导组,n=40)和CT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CT引导组,n=40),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疗效、穿刺成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SDAI、BASF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治疗总有效率82.5%(33/40)、穿刺成功率85.0%(34/40)和CT引导组治疗总有效率90.0% (36/40)、穿刺成功率95.0%(38/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0.0% (4/40).结论 超声和CT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均安全有效,相比而言,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更加简便、经济且辐射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目标导向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在脊柱肿瘤手术中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7%, B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13%。记录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后(T1)、出血500 mL时(T2)、出血1 000 mL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各时间节点血气分析结果各时间点血气分析结果,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1 d、术后1、3、5 d采用MMSE评分。  结果  术中两组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总输液量、尿量分别多于B组,输血量、输血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3时间点HR增加、MAP下降、Lac升高、rSO2降低(P<0.05);B组术后1 d的MMSE评分较A组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SVV≤7%目标导向行AHHD能减少脊柱肿瘤手术中的输血量和输血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心脏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6~45岁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TCI模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值适当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并记录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清醒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目标BIS麻醉诱导丙泊酚浓度为1.8μg/ml,术中维持2.0~2.5μg/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可较快((3小时)清醒拔管,ICU停留时间较短((18小时)。结论丙泊酚TCI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时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9岁,32kg,因左耳先天小儿畸形,行左耳后扩张器置入术. 既往病史无特殊,营养状况中等.术前1周无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术前体温正常,禁食禁饮10 h. 患儿入室后非常配合,连接心电监护, SpO 2 99%,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持续输注. 麻醉准备5. 0 #带套囊加强型气管导管时,误将金霉素眼膏当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少量涂抹在气管导管上. 有研究表明使用金霉素眼膏润滑吸痰管可以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液量和肺部感染发生率[1-2] ,故没有更换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6mL/kg的低潮气量通气对每搏量变异度( SVV)预测液体反应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n=30,潮气量(VT)=8mL/kg,频率(f)=12/min]和T组[n=30,VT =6mL/kg,f=16/min]。麻醉诱导后,6%羟乙基(130/0.4)7mL/kg静脉输注。除了标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测定补液前后的SVV、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输出量指数( SVI)、全身血管阻力( SVR)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结果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VI和CI明显增加,而SVV和SVR明显下降。 SVI与SVV正相关(C组:r=0.901;T组:r=0.737),与HR、MAP、CVP和SVR不相关。 SV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C组0.876,T组0.789)。结论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可以准确预测6mL/kg的低潮气量通气患者的液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试验组)30例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T)3、插管后5分(T)4、切皮前(T)5、切皮(T)6、切皮后5min(T)7、升主动脉插管(T)8、术毕(T)9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及切皮前至术毕中心静脉压(CVP)指标,采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10min(T)2、CBP后10min(T)3、停心肺转流术(cardopu lmonary bypass,CPB)后10min(T)4及停CBP后4h(T)5血浆IL-6、IL-8水平,并检测T1-5各时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各时间点芬太尼用量及总量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血浆IL-6、IL-8T3、T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3)试验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4)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气管导管拔除早(P〈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该麻醉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最适浓度.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3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脂肪乳组(F组),按0.28 mmol/L EI的1、2、3、4、5、6、7、8、9、10倍分别分成EI1~ EI10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细胞匀浆后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EI各组的LDH、MDA、cTnI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EI6组比较,EI其余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随着EI浓度(倍数递增)的增加,EI1~EI6组的LDH、MDA、cTnI逐渐下降,SOD逐渐升高(P<0.05),EI7~EI10组的LDH、MDA、cTnI逐渐升高,SOD逐渐下降(P<0.05).结论 EI对乳鼠离体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最佳心肌保护效应浓度为1.68 mmol/L,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