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肖融  吴薇莉  张伟 《华西医学》2007,22(3):477-479
目的:评估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对其中30名学生间隔2周后重测。结果: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87,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895,Cronbachα系数为0.8940。截断值为19,此时的灵敏度为76.13%,特意度为78.47%。因子分析的结果提取出四个因子。结论: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进一步修订和推广。  相似文献   
52.
强迫谱系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杨彦春  刘志中 《华西医学》2004,19(1):160-162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对强迫症的病因学、神经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人们发现许多精神障碍与OCD有很多相似性.进而将一组相关疾病统归为一个谱系即强迫谱系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s.OCSDs),又称强迫相关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related disorders,OCRDs)。本文就  相似文献   
53.
调查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并合用新型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改变,并分析与溃疡面缩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张丽霞  杨彦春  李进 《华西医学》2002,17(4):568-568
患儿 ,男 ,1岁 1 0个月 ,主因怕呆在家里 ,反复说“走”、“怕” ,哭闹 1 0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1 0天因“上感” ,表现鼻塞流涕 ,曾发热39 3℃ ,无抽搐。当时在睡眠中被抱到医院静脉给予抗菌素一次后退热 ,鼻塞流涕消失。后强迫灌服中药 ,行超声雾化巩固治疗。当时患儿哭闹反抗 ,之后入睡。醒后出现不愿呆在家里 ,要父母带他外出 ,否则哭闹 ,不断说“怕”、“走”。表情紧张恐惧。到别人家玩耍时也很快出现上述表现。但说怕的次数较在家时少。夜眠差 ,易醒。患儿一旦到空旷、开阔的地方 ,或有小朋友玩耍的游乐场所 ,其情绪及言行即表现如…  相似文献   
55.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病人自杀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式精神科病房预防病人自杀自伤是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开放式住院病人的自杀危险因素调查,发现抑郁症占开放式病房住院总数的48.2%,开放式病人自杀危险评分为14.33±8.08,中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29.5%,高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15.8%。男女病人之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总自杀危险在51~60岁和21~30岁段评分最高,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各类自杀危险因素中,病人的自杀观念的评分最高2.33±2.06,有63.6%的病人存在自杀观念,其次是自杀企图(1.18±1.89,32.7%的病人存在)和无助、无望、自我评价低。在第二类危险因素中,病人的焦虑情绪评分较高0.87±0.67,而且70.9%的病人存在焦虑情绪。另外,自杀危险因素与年龄、诊断、职业、病程和婚姻有关,P<0.05或P<0.01。其中,第二类危险因素与年龄有关,P<0.01,第三类危险因素与诊断、住院次数和职业有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开放式精神科病房应高度重视病人的自杀危险,根据病人自杀危险的高危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56.
1 WMH调查行动的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disease burden, GDB)研究估计,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物质滥用等几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排在众多疾病的前列[1].  相似文献   
57.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采用常规方法及正常用量使用某种药物的情况下,由该药物对使用者所产生的有害的或未预期产生的各种反应的总称.按照不良反应的性质,可以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类为:(1)副作用;(2)毒性反应;(3)特异质反应及过敏反应;(4)致畸反应;(5)致癌反应;(6)依赖反应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罪犯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300例男性青少年罪犯(研究组)及243例男性青少年学生(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成熟型防御机制的得分高于中间型和不成熟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4.61±0.89)明显高于对照组(4.32±0.79),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5.06±1.0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5.33±1.2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方面,研究组在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等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矛盾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FES—CV的亲密性、矛盾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FES—CV的知识性因子呈弱正相关,成熟型防御机制与FES—CV成功性和组织性因子呈弱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虽运用成熟型防御机制为主,但仍较普通青少年运用较多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男性青少年罪犯家庭呈现高矛盾性,低亲密性、情感表达及组织性的特点。这样的家庭环境将可能阻碍其防御机制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59.
<正>患者,男,40a。1999年因咳嗽,咽部干痒,服用复方可待因口服液(120 ml,含磷酸可待因5 mg),每天晚上一次60 ml(推荐成人用量每次15-20 ml,每日3次),饮用之后有一种头晕、轻飘飘的舒服感觉,缺乏睡意,停药后仍咳嗽,伴咽部不适,继续使用则好转,持续使用6个月停药后,无明显不适。1a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强迫游泳抑郁模型类P300电位改变及其与行为变化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强迫游泳7d模型组(S1组)、强迫游泳14d模型组(S2组)和2组对照组(C1组、C2组)。观察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和液体消耗实验等行为学指标。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听觉oddball模式刺激诱发大鼠类P300电位,测定N1、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对大鼠类P300电位变化和行为学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率降低(F=253.60,P<0.01),蔗糖水摄入率下降(F=128.38,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F=124.73,P<0.01)和垂直得分(F=41.09,P<0.01)减少,修饰次数(F=15.04,P<0.01)增加。与对照组比较,S1组和S2组P3潜伏期显著延长[S1组:(469.7±30.69)ms,S2组:(498.9±25.54)ms,C1组:(389.6±49.43)ms,C2组:(378.5±39.77)ms;F=71.534,P<0.01],P3波幅明显降低[S1组:(19.60±10.62)μV,S2组:(16.00±11.98)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