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了解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的目的、结果、障碍因素和解决对策。 方法以主题词和自由词联合的方式对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Ovid EMBASE(Excerpta Medica)、EBSCOhost Complete和Cochrane Library等已发表文献数据库,以及灰色文献数据库York Centre for Reviews and Dissemination、Open Gre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和Mednar进行系统、全面地检索,并采用Arksey和O′Malley提出的范围综述框架进行文献资料整合。 结果共纳入17项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研究背景主要为医学生未来对于公众器官捐献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性良好,但不同亚组的研究结果不一;其最主要的障碍因素为医学生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缺乏;解决对策主要为施予系统化、结构化和可评价的教育课程。 结论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的多层面、多角度以及揭示的问题、寻求的解决对策,可对我国现阶段医学生器官捐献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刘峰  陈静瑜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106+109
【病例】女,47岁。因发作性腹痛2个月余,加重3 d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腹痛,在外院住院,摄X线腹平片示右下腹短液气平,腹部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206例机械通气大于48 h的患者,其中54例发生VAP,152例无VAP发生,比较VAP和非VAP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我院ICU VAP发生率为26.2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脑血管病、肿瘤术后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VAP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预防V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在肺微小结节手术诊治的作用。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科共手术诊治19例肺部微小结节,15例肺微小结节行VAMT,4例行VATS,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依赖于术中直视和(或)手指的触诊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若定位有困难,则行相应肺叶切除术。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MT或VATS下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胸腔镜能在术中较好的探查并切除肺部微小结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x)作为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肺移植手术数量持续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受限于供体肺的短缺和供体肺的质量[1]。目前,只有15%~20%供体肺可用于移植[2];因为脑损伤和机械通气会导致肺损伤使得大部分供肺是不适合的。尽管肺保存,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和移植后的管理都显著改善,使得肺移植的早期结果有所改善,但肺移植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年[3]。肺移植过程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引起的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缺氧和与移植肺损伤相关的肺通气受损。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对肺移植术后肺癌却缺乏了解。我们通过对1例肺移植术后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肺移植术后肺癌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2007年5月我院为一例65岁、术前诊断为两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男性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成功进行了右侧单肺移植,患者术后46d恢复良好出院。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骁悉)+类固醇激素。出院后患者定期随访。结果在移植术后13个月随访确诊为非移植侧左肺小细胞肺癌伴多发骨转移。患者给予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化疗4次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在诊断肺癌后11个月死亡。结论肺移植术后肺癌严重影响移植患者远期存活,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IPF、吸烟史及免疫抑制剂等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需要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76例肺移植中32例为肺移植治疗IPF.移植前,患者均经高分辨螺旋CT检查显示为典型的弥漫性蜂窝肺,经开胸或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IPF的有16例,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有28例,平均肺动脉压≥30 mm Hg的有15例.32例IPF患者中,28例接受单肺移植,其中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2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完成14例;4例双肺移植均在ECMO支持下进行,取双侧前胸切口不横断胸骨,依次完成双侧单肺移植.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中,术后有17例成功撤除ECMO辅助,1例于术后2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除上述死亡的1例外,术后早期还有4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支气管吻合口漏,经手术修补后发生吻合口裂开而死亡,1例死于移植肺活动性出血,2例死于移植肺功能丧失.术后1年内有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7.5%,1例因重症排斥反应死亡,2例因严重感染死亡.受者术后3个月、1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84.3%、75%和54.5%,中位存活时间为51个月,受者肺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IPF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明显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单肺移植可作为IPF的常用术式.对年龄较轻者应选择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单中心脑死亡器官捐赠(DBD)和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供肺获取以及肺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11例潜在器官捐献供者进行了术前评估,所有供者均进行痰培养、床旁支气管镜、胸部X线片及血液气体分析等检查.11例供者中,6例为DCD供者,5例为DBD供者.1例DCD和2例DBD供者因两肺广泛炎症浸润,氧合指数差未行供肺获取;1例DCD供者因心跳停止时间过长未行供肺获取;其余7例临床评估供肺良好,按照临床器官捐赠相关规定流程,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完成供肺获取.7例供、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供、受者ABO血型相同,供肺大小匹配.结果 7例肺移植均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完成,包括5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1例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术后39 d死亡;1例术后第9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30 d、19 d并发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好转.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肺功能得到极大改善,出院后接受长期随访,术后平均存活23.3个月(3~51个月).结论 应该严格按照临床器官捐献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器官捐赠工作.在全面评估供肺质量的前提下,DCD和DBD供肺肺移植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毒副反应和治疗耐受性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比较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GO组20例(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和GP组22例(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30mg/m^2,第1~3天),28天为一周期,均治疗2周期以上。结果GO组CR1例,PR10例,SD7例,PD2例,有效率为55.0%;中位生存期为11.2月,1年生存率为45%。GP组PR9例,SD10例,PD3例,有效率为40.9%;中位生存期为11.8月,1年生存率为50%。两组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毒副反应以白细胞降低和胃肠道反应为主,G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O组(17.4%VS4.8%,20.7%VS3.6%,P均〈0.05),GP组Ⅰ+Ⅱ度脱发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O组(43.5% vs 10.7%,14.1% vs 2.4%,P均〈0.05)。结论对于70岁及以上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方案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治疗耐受性好,临床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CD4^+ CD25^+Tre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外周血CD4^+ CD25^+ Treg占总T细胞7.16%±3.37%,与对照组CD4^+ CD25^+ Treg4.52%±1.7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Treg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