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9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827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417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291篇
内科学   882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316篇
外科学   772篇
综合类   2215篇
预防医学   1368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80篇
  23篇
中国医学   411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甲磺酸多沙唑嗪和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多沙唑嗪)和对照组(特拉唑嗪).试验剂量从2 mg开始逐渐递增至2~8 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心电图、常规体检、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①治疗4周后,多沙唑嗪组降压总有效率80.7%,特拉唑嗪组降压总有效率7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多沙唑嗪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81%、10.70%,特拉唑嗪组为10.01%、11.4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多沙唑嗪组有效剂量2~6 mg/d,平均3.04 mg/d,特拉唑嗪组有效剂量2~8 mg/d,平均4.19 mg/d.④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多沙唑嗪组25.8%,特拉唑嗪组33.3%(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多为轻度,可迅速缓解,多沙唑嗪组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结论:甲磺酸多沙唑嗪2~6 mg/d,一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介绍下一代网络(NGN)国内外发展现状、结构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3.
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的增加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微细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2.5μm,PM2.5)可被吸入肺泡,沉积于肺  相似文献   
34.
张隽  王辰 《中国临床医学》2002,9(6):752-752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A型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B型常造成局部暴发,C型则多散发。三型流感病毒均可感染人类,近百年来,流感曾发生过四次世界性的大流行,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5.
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MHD患者98例,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47例)和中老年组(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青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47例青年患者中有30例(63.8%)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分别为61.7%、38.3%和34.0%。(2)青年组患者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86.2%,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13.8%,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无心脏病变青年MHD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Kt/V、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是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免疫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7月至2007年2月10例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再移植治疗的病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当天及第四天给予IL-2受体拮抗剂(舒莱),术中不用激素冲击,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MMF)和激素(Pred)的常规三联或FK506和MMF两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10例病人中8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顺利痊愈出院,最长已存活42个月。2例死亡,分别于术后34、69 d死于严重的混合感染。术前MELD小于25分的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前MELD大于25分的3例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行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尽可能在MELD评分小于25分时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有助于提高再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揭露胡永才虚假文章的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方法:对“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的课题设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统计方法及论文写作等内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课题设计违背了科研原则,观察组与对照组处理因素随意性太大,效应指标缺乏可信性,诊断依据不标准,统计学概念不清,论文写作不规范。结论:论文内容失真,不能代表总体样本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8.
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新膀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流改道手术力求使病人接近生理性排尿,原位新膀胱手术(OrthotopicNeobladde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任何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病人都有可能行原位新膀胱术,在选择病人时应考虑疾病分期、全身情况、本人意愿及依从性等。原位新膀胱在选材时既应考虑到所选材料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又应考虑到新膀胱的功能情况。目前最为常用的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式主要有Hautmann术式、Studer术式、半Kock新膀胱、T型回肠新膀胱。原位新膀胱较其他尿流改道术有很多优越性,但标准的膀胱癌根治术加上原位新膀胱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原位新膀胱是再造的膀胱,在储尿、排尿及控尿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以电针为主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能量时,多余热量就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求,且达到一定值时遂成为肥胖症(obesity)。  相似文献   
40.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因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被激活,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以及血中皮质醇水平增高,这是机体适应应激,维持器官和细胞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