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人Gasdermin B(GSDMB)基因作为Gasdermin(GSDM)基因家族的一员,可能与哮喘、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最新研究发现由其编码的GSDMB蛋白介导了细胞焦亡,GSDMB蛋白可以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释放的颗粒酶A(granzyme A,GZMA)的作用下裂解为GSDMB-N端结构域直接诱导细胞焦亡,亦可以通过结合半胱天冬氨酸酶-4(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4,caspase-4)促进Gasdermin D的裂解,从而间接促进细胞焦亡。本文综述了GSDMB基因参与的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柴黄益肾颗粒为本院在研的中药新药复方制剂。由黄芪、柴胡、穿山龙、当归等药味组成。具有益气活血,清热利湿功能,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炎,伴蛋白尿或浮肿。  相似文献   
93.
本文应用双相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汉族人DR2、DR9抗原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待检细胞用^35-S--蛋白氨酸代谢性标记,提取膜蛋白,对抗DR单态性抗血清做免疫,沉淀物用双相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根据DR抗原β肽链电泳图谱差异,6例DR2纯合细胞图谱可分为四种类型。6例DR9纯合细菌图谱可分为两种类型,提示为不同的DR抗原亚型。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患儿脑白质的改变,以了解BH4缺乏对脑髓鞘发育的影响,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影像学根据。方法BH4缺乏症患儿11例,年龄17周至4岁,其中9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虽然经过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将血Phe浓度控制在120~240μmol/L范围内,患者仍出现进行性肌张力低下和智力发育落后。所有患者均经尿蝶呤谱分析、BH4口服负荷试验及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测定,确诊为BH4缺乏症。患儿用0.5T超导型MR仪进行头颅扫描。结果11例患儿均存在髓鞘发育延迟,其中额叶11例,枕叶8例,颞叶4例,顶叶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全部病例在T2WI上脑白质内均有弥漫性高信号病灶。结论所有BH4缺乏症患者都存在脑白质病变,推测这种损害不仅可能与高Phe血症有关,且与神经递质的合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肿瘤患者 86例、正常对照者 44例的外周血。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用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 .S % ) ;PBMC用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IFNγ和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用相同的活化剂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γ 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和正常人 ,AgNORs表达分别为 4.9± 1.2I .S %和 7.82± 1.2 8I .S % ,肿瘤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1/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系统分析 5 1例肺癌 ,转移组比未转移组 ,复发组比未复发组 ,Th1细胞数、Th1/Th2和IFNγ产生水平显著下降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IFNγ产生和肿瘤患者生活状态的Karnofsky评分正相关。结论 :肿瘤患者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与临床状态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6.
将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移植裸鼠皮下,形成了实体型移植瘤(HL-60X)。瘤株已传7代,成瘤率达100%。用该移植瘤模型初步观察到,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二氟甲基乌氨酸(DFMO)、阿霉素、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5%、65%、99.4%。DFMO组对动物体重略有影响,阿霉素组则不明显。瘤组织病理检查表明,除程度不同的瘤细胞坏死外,对HL-60具有诱导分化作用。用药后肿瘤组织再次接种裸鼠,未见成瘤。实验结果说明,DFMO有增强阿霉素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7.
体重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体成分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因体重与BMD显著相关,体成分各个组成相加等于体重,而体成分与BMD的关系仍不清楚。方法随机选取206名16~52岁健康的男女性汉族人,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BMD与体成分,进行BMD与体重,体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瘦组织(LTM)与男女性的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女性BMD的体成分中,LTM是主要因素,FTM仅对女性BMD有影响。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体成分与BMD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低温细胞生存系统长期保存CHO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验证基因工程细胞空间搭载系统在低温 ( 18℃ -3 0℃、无源等条件下保存细胞的可行性 ,观察此系统对生物工程细胞CHO(dhfr-)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将CHO (dhfr-)生物工程细胞株在空间搭载系统中培养 2 5d后 ,利用光镜、MTT法、FCM分析、3 H掺入法及染色体分析观察细胞生长特性。结果细胞低温培养 2 5d后 ,CHO(dhfr-)细胞呈多种形态 ;细胞周期变化差异不显著 ;染色体无断裂 ;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减慢 ;大分子生物合成显著增加。结论空间搭载系统搭载CHO(dhfr-)细胞进入空间后 ,虽然细胞产生了许多生理性变化 ,但能使CHO(dhfr-)细胞生存下来。利用空间搭载系统搭载细胞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不含胆固醇的高脂饲料长期饲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各种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皮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高脂饲养组(CF,n=8)和正常饲养组(CC,n=8).按照成年大鼠常规进食量喂养,保持两组大鼠每日摄取总热量相等,但是饲料中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不同(CF组脂肪占59%;CC组脂肪占13%).饲养至36周龄,处死全部动物,取大鼠主动脉制成冰冻切片,以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中各种粘附分子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定量.同时,取大鼠主动脉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光镜、电镜下主动脉内皮变化.结果:高脂喂养28周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CF组10.7%,CC组5.3%(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F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粘附分子表达均较CC组增加.经图像分析显示,各种粘附分子表达量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CF组明显高于CC组(P<0.05).光镜下,两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均未见明显病变;电镜下,CF组可见主动脉内皮细胞变形、排列紊乱、部分脱落,而CC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结论:正常SD大鼠经不含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28周后,主动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明显增加,其与主动脉内皮细胞出现早期病理改变相一致.提示:检测血中粘附分子有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00.
观察了猪胆酸钠和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膜脂肪酸的组成、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及c-myc癌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猪胆酸钠对HL-60细胞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经100~400μg·ml~(-1)猪胆酸钠处理3d的HL-60细胞,其PKC活性和c-myc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调;1μmol·L~(-1)维甲酸诱导3 d的细胞,PKC活性未见明显变化,而癌基因c-myc表达则降至对照组的17%;无论是猪胆酸钠(400 μg·L~(-1))还是维甲酸(1μmol·L~(-1))诱导3d的HL-60细胞,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