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临床分离株中GlnA1、Mpt70、LppX、GroES和LpqH 5种抗原编码基因多态性及其人T细胞表位的多态性。方法 选取13个省份临床分离的173株MTBC,采用PCR扩增5种抗原基因,并运用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人T细胞表位与非表位的变异情况。利用Mega 6.0软件分别计算同义突变率(dS)和非同义突变率(dN)及其比值。结果 173株菌的基因glnA1非表位区出现2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基因mpt70表位区出现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基因lpqH表位区表现为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groES在整个基因中未发现任何突变;基因lppX表位区表现为5个非同义突变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其中152位的氨基酸相同位点有9株菌发生了同义突变,表现较高的多态性。同时基因lppX的15个T细胞抗原表位中有7个表位发生了改变,其dN/dS值为0.19。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pt70、LppX和LpqH的人T细胞表位区具有多态性,反映了此抗原可能参与逃避宿主免疫的分化选择。GlnA1的非表位区的多态性,对该菌株的免疫反应影响较小。GroES序列相对保守,不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可能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诊断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例数及同期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等),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手足口周发病数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结果 2008—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共报告33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143.8/10万,其中男女发病例数比为1.6∶1。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与低温呈负相关,且其作用时间较长,低温(P5)的累积效应在滞后7周达到最高,累积相对危险度(RR)为0.05(95%CI:0.02~0.09);手足口病发病与高温(P95)呈正相关,但其影响时间局限于4周内,累积RR值最高可达1.69(95%CI:1.17~2.43)。手足口病发病与周合计日照时数呈非线性关系,日照时数较低、较高时发病危险均增加,累积RR值分别为5.55(95%CI:3.20~9.64)、1.55(95%CI:1.04~2.32)。周相对湿度较高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但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象因素可能是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可用于分析手足口病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结核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人群调查为基础,选择70名新发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性别、年龄和居住地作为配对条件1∶3纳入未患结核病的健康人群对照,对资料进行均数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采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共纳入70例肺结核患者与210例健康对照人群,病例组男性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血清维生素D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OR=1.04,95%CI: 1.001~1.070,P<0.05)。 结论:血清维生素D与肺结核的患病风险具有统计学关联,对于维生素D在影响肺结核发病中的价值,仍需在国内人群中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验证以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74.
内质网应激与prion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言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细胞中钙离子贮存库,也是调节蛋白质合成及合成后加工、折叠和聚集的场所,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即:在饥饿、影响钙离子平衡的药物、影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结构异常蛋白堆积以及一些有害因素等的诱发下,导致细胞内质网内稳态失衡、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的病理过程[1].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由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20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681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个月方案组,515例)和对照组(24个月方案组,166例)。收集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结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治疗成功、失败、死亡、丢失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成功率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64.66%,333/515)高于对照组(54.22%,90/166)(χ 2=5.818, P=0.002),病死率(2.33%,12/515)低于对照组(5.42%,9/166)(χ 2=4.015, P=0.045)。而两组的失败率(17.86%,92/515;23.49%,39/166)、丢失率(11.46%,59/515;11.45%,19/166)、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85%,128/515;25.90%,43/1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561,P=0.109;χ 2=0.000,P=0.997;χ 2=0.095,P=0.7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β=0.549,$s_{\bar{x}}$=0.204,Wald χ 2=7.262,P=0.007,OR(95%CI)=1.731(1.161~2.579)]和使用乙胺丁醇 [β=0.485,$s_{\bar{x}}$=0.190,Wald χ 2=6.516,P=0.011,OR(95%CI)=1.625(1.119~2.359)]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风险因素。结论 采用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能够达到24个月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研究量子点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制备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验证快速检测布鲁氏菌病的可行性。方法 将蛋白A和布鲁氏菌全菌蛋白分别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喷涂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量子点标记布鲁氏菌全菌蛋白,稀释后喷涂在玻璃纤维素膜上,最后进行组装、切割制成检测用试纸条。应用该试纸条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样本102例,健康人血清47例,以试管凝集试验为对照,比较两组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建立的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较好,布鲁氏菌病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为99.0%,特异度为95.8%,两者符合率为98.0%;将阳性血清稀释至128倍,通过荧光检测仪仍可检测到T线荧光值,该纸条重复性好,储存时间30 d内稳定性较好,其变异系数为4.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成本低,15 min内完成检测,血清用量低,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在布鲁氏菌病的早期检测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7.
涂阳肺结核患者满疗程后复发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安徽省涂阳肺结核患者复发患者的基因型别分析,探讨安徽省复发患者形成的原因。方法收集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的患者资料和他们的初始菌株,按国家规划要求治疗,对治愈或完成疗程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追访2年,并收集复发患者的菌株。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后,采用间隔寡核苷酸分型和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i VNTR analysis,MLVA]进行基因行鉴定。结果共收取初始菌株351例,追踪249患者,发现复发涂阳患者7例,对符合对比条件的患者5例,经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经Spoligotyping和MLVA分析的结果综合判断,2例为外源性再感染,占40%,3例为内源性复燃,占60%。结论在安徽省复发的病例中外源性再感染和内源性复燃并存。  相似文献   
78.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79,自引:18,他引:4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方法 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个部分。结果 城市居民能量食物来源构成中,谷类食物仅占48.5%,脂肪供能比高达35.0%;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61.4% vs.27.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低体重率为7.8%。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5.2%。人群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2.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依次为2.9%、11.9%、7.4%。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30.2%、247%、25.0%。中国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以及年龄别差异。结论 中国人群的健康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城乡个体营养与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对INH耐药菌株katG、inhA、oxyR-ahpC和对RFP耐药菌株rpoB的突变情况。 结果 INH MIC为0.2500~1.0000 μg/ml(低水平耐药菌株)和 MIC≥2.0000 μg/ml(高水平耐药菌株)的INH耐药株,inhA启动子突变率前者高于后者[53.8% (7/13),4.3% (2/46)],katG 315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15.4% (2/13),76.1% (35/46)],χ2值分别为15.57和13.48,P值均为0.000。RFP MIC为0.5000~16.0000 μg/ml和MIC≥32 0000 μg/ml的RFP耐药株,rpoB 531和526位总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62.5% (5/8),95.5%(21/22)],P确切概率=0.048。 结论 INH耐药菌株inhA启动子突变与INH低水平耐药有关,katG 315突变与INH高水平耐药有关;rpoB 531和526位突变与RFP高水平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