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金连    苑东敏  崔静  赵园园  王云云  杨帆  孙健平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14-1518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和2009年参与青岛糖尿病预防项目的研究对象男性3 012例、女性4 422例,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不同性别ALT与FPG、2 h PG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与新诊T2DM患病的关系。结果 男性中,ALT与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88、0.08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832倍(OR = 1.832,95% CI:1.324~2.534,P<0.01)。女性中,ALT与FPG、2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0.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445倍(OR = 1.445,95% CI:1.087~1.919,P<0.05)。结论 在男、女性人群中,ALT水平升高与T2DM患病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影响疫情防控的关键要素和路径组合,探求影响各国防控差异的机制,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以世界22个典型国家为案例对象,主要从Our World in Data网站获取新冠疫情相关数据,对案例各条件变量及其非集进行必要性分析,对条件组态进行充分性分析。结果 必要性检验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 输出5种组态,且单个解(组态)和总体解的一致性均为1,实现了完全一致性。结论 单个要素影响力较弱; 国家低确诊人数存在5条驱动路径,可归纳为资源丰富-弱疫苗型、信任驱动-强疫苗型、经济发达-地理优势型3种模式; 较高的人均GDP、人均床位数和信任度是影响新冠确诊人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 911名空巢老人,运用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空巢老人抑郁影响因素及差异。结果 我国空巢老人抑郁状况得分为(9.1±6.8),抑郁发生率为36.4%;农村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39.9%)高于城市空巢老人(26.2%)。女性、低文化水平、低夜间睡眠时间、与子女见面频率低、自评健康差、躯体疼痛、活动受限是城乡空巢老人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有社会参与( OR =0.673,95% CI :0.423~0.959, P =0.031)是城市空巢老人特有的保护因素;吸烟( OR =1.491,95% CI :1.110~2.004, P =0.008)、患慢性病( OR =1.349,95% CI :1.102~1.650, P =0.004)是农村空巢老人特有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 OR =0.619,95% CI :0.385~0.996, P =0.048)是农村空巢老人特有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空巢老人抑郁水平较高且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抑郁水平更高,影响因素更复杂。应制定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城乡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性,为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熵权-TOPSIS(Entropy weight TOPSIS)法与秩和比(RSR)法综合评价2015—2019年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 根据熵权-TOPSIS法可得2015—2019年鲁东、鲁中、鲁西南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平均水平分别为0.403、0.520、0.264;RSR法分档结果为好( Ci >0.542)、中(0.092< Ci <0.542)、差( Ci <0.092)三类,其中鲁东地区在三档中占比为2/3、4/12、0;鲁中地区占比为1/3、3/12、1/2;鲁西南地区占比为0、5/12、1/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F =18.755, P <0.001,说明分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地区差异,鲁东、鲁中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较好,鲁西南地区较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缩小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差异,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孟翠香      尹文强      张田田      张玉杰      闫语      李翠玉      孙艳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136-4140
目的 分析2019年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希望为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分别以人口和面积分布为依据,计算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各部分差异及对总差异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详细计算。结果 2019年,我国共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 958家,其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各省之间差异较大;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护比1∶0.97;以人口和面积分布为依据的基尼系数范围分别在0.110 5~0.231 4和0.551 1~0.682 4之间;泰尔指数在0.010 2~0.042 7之间。结论 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以人口分布为依据较以面积分布为依据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更好;东部区域内床位资源、注册护士差异对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潍坊市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收集该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监测数据,采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二者关系。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与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CO、NO_2、SO_2相关,其中气温日较差与PM_(2.5)、PM_(10)、CO、NO_2、SO_2呈正相关,日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与PM_(2.5)、PM_(10)、CO、NO_2、SO_2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相对湿度与PM_(2.5)呈正相关,与PM_(10)、NO_2、SO_2呈负相关;日均风速与PM_(2.5)、PM_(10)、CO、NO_2、SO_2呈负相关,日均降水量与PM_(2.5)、PM_(10)、CO、NO_2、SO_2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相关分析共提取了4对典型相关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4、0.48和0.34。提示研究期间潍坊市气温主要影响气态污染物浓度,相对湿度主要影响PM_(2.5)浓度,风速主要对PM_(10)和NO_2浓度产生较大影响,日均降水量和气温日较差主要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了解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舆论事件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教育政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和突发公共卫生舆论事件知信行.结果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舆论事件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5.01±1.69)(3.87±0.98)和(5.89±1.31)分,知识和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22,P<0.01),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具有更多KAP知识(rs=0.34,P<0.01).女生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态度更为积极(t值分别为-2.34,2.2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舆论事件应对现状有待改善,需要学校、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方法: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为资料来源,采用经典OLS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区域差异。结果:经典OLS回归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均具有正向效应,而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对男性老年人有负向效应。地理加权回归显示,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分布特征受经济、教育、卫生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结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的数据具有更优的拟合,可以较好地揭示空间因素在地区间作用的差异。我国政府制定区域人口老龄化健康政策,应科学把握不同地区对政策背后同一因素的不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芸    高煜    郑晓萌    李海燕    任梦飞    郑文贵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475-247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影响单卵双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各数据库对截止2020年2月1日所有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不同治疗方式、囊胚移植及新鲜冻融胚胎移植导致的单卵双胎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分别比较在IVF-ET和ICSI(OR=0.66,95%CI为0.49~0.90,P=0.008)导致的单卵双胎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OR=0.92,95% CI为0.72~1.17,P=0.474)、FET周期中卵裂期和囊胚期(OR=0.88,95% CI为0.58~1.35,P=0.563)导致的单卵双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行ICSI技术造成单卵双胎率高于行IVF操作;囊胚期胚胎移植不增加MZ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生的发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30名乡村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对乡村医生工作的发展及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与乡村医生发展相关的108个概念、18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3个核心范畴,形成新形势下乡村医生的发展作用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医改部分政策挤压、乡村环境需求变迁以及乡村医生素质能力三条脉络。结论:在多重政策的挤压下,乡村医生的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下降,加之乡村医生群体自身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足,难以满足乡村环境变迁对乡村医生在职业素养、角色、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导致乡村医生流失严重,数量减少,发展陷入困境。因此,需对新医改背景下的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改革完善,同时通过乡村医生的引进、培养等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促使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