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庆梅  李飞  赵华  计海芬  叶芳 《安徽医学》2016,37(8):962-96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NLR、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最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邓庆梅  李飞  刘秀霞 《安徽医学》2013,34(3):325-327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C)判断肾小球滤率的价值。方法对235例患者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使用苦味酸速率法和酶学传导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99Tcm-DTPA清除率测得的GFR作为评价的标准,分析CysC、Scr、BUN和GFR之间的相关性;按照GFR值将患者分4组:A组GFR≥90 ml(/min.1.73 m2),B组60~89 ml/(min.1.73 m2),C组30~59 ml(/min.1.73 m2),D组<30 ml(/min.1.73 m2),依据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40 ml/min(60岁以上<35 ml/min)为肾滤过功能减退依据,比较CysC、Scr、BUN 3指标诊断各组分肾GFR下降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235例患者,随着GFR下降,血清CysC、BUN、Scr均逐渐升高(P<0.01),血清CysC与GFR之间呈负相关(r=-0.649,P<0.01),血清CysC与Scr、BUN之间呈正相关(r=0.850、r=0.874,P<0.01)。A、B、C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敏感度分别为58.82%、76.56%和95.51%,均优于Sc(rP<0.01)、BUN(P<0.05);A、B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特异度低于Scr、BUN(P<0.05)。结论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可行、敏感的指标,测定方法简便,对预测早期肾损害迅速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时出现心肌显影的影响。方法将预约检查患者设为实验组(20例),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急诊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禁食4h。比较2组患者行PET/CT检查时心肌显影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肌显影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检查前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可减少PET/CT显像时心脏对 ^18F-FDG的生理性摄取,减少对肿瘤显影的干扰,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陈红  韩丽  李飞  刘功传 《安徽医药》2016,37(1):83-84
目的 探讨99TcmO4-甲状腺显像及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显影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甲状腺显像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共69例,观察残余甲状腺及转移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其中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前34例显像者中,残余右叶显影9例(9/34),残余左叶显影5例(5/34),锥形叶显影6例(6/34),残余右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残余左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残余左叶、右叶显影5例(5/34),残余左叶、右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颈部未见摄锝组织显影35例(35/69),且均为清甲治疗后患者。其中有1例患者可见右侧髂骨翼放射性分布增高,1例患者可见全身多发放射性摄取增高,结合融合CT影像上述病灶均可见较明显骨质破坏;另1例患者可见左侧下颈部软组织包块,放射性分布增高,后经病理证实上述病灶均为转移灶。结论 99TcmO4-甲状腺显像简单、方便,不仅可以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情况,同时可以判断清甲治疗效果,亦可以用来明确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Tc-MIBI925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7.
^18F-FDG代谢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代2-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骨代谢显像(DHCI)及^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和35例CT或MRI发现骨骼病变疑似恶性肿瘤侵犯共56例患者行^99MTc—MDP骨骼显像及^18F—FDGDHCI,最终结果与病理以及其它影像学结果作对照。并将^99mTc—MDP骨骼显像和^18F—FDGDHCI做对比研究。结果56例中确诊为恶性肿瘤49例(病灶193个),其中成骨性病灶135个,溶骨性病灶58个。^99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4.2%和81.3%,阳性预报价值为97.8%,阴性预报价值为89.5%。^18F—FDGDHCI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8.3%,100%和98.4%,阳性预报价值为100%,阴性预报价值为87.5%。两者对骨骼病灶的诊断效能相比,^18F-FDGDHCI高于^99mTe—MDP骨骼显像,差异有显著性(x^2=9.77,P〈0.05)。结论^18F—FDGDHCI和^99mTc—MDP骨骼显像对原发骨骼恶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灶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前者对恶性肿瘤骨骼侵犯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均高于^99mTc—MDP骨骼显像。^18F—FDGDHCI除可探测骨骼转移灶外对原发病灶也有很好的探测价值,并较准确地确定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8.
李飞  张敬苗  张罡 《安徽医药》2019,23(1):26-28
目的 探讨核素甲状腺显像在131I治疗甲状腺两叶不均等Graves病病人中的应用,为临床Graves病的131I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病人194例。131I治疗前均行甲状腺核素显像,勾画甲状腺两叶ROI(region of interest),分别记录两叶放射性计数,根据两叶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值绝对值分为两组:A组为比值差值≥20%,共40例;B组为差值<5%,共154例。参照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2013版)又分为:治愈组(完全缓解和甲减)和未愈组(部分缓解、无效和复发)。结果 (1)A、B组病人治愈率分别为75.00%、89.61%,两组治愈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2)40例Graves病病人中甲状腺两叶长轴比值、短轴比值及面积比值的差值与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值均无相关性(均P>0.05);(3)A、B两组病人的治疗剂量分别为(474.00±310.80)MBq、(393.68±306.73) M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中未愈组和治愈组与B组未愈组和治愈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131I治疗甲状腺两叶大小不均等Graves病的效果明确,但较均等增大病人的重复治疗机率增大,可适当增加131I治疗计划量;(2)甲状腺的长轴、短轴及面积等指标不能替代放射性计数来评估Graves病病人甲状腺两叶的不均等性。  相似文献   
9.
陈红  黄山  李飞  张敬苗  刘秀霞 《安徽医学》2018,39(7):871-873
目的 探讨全身骨扫描及MRI检查在诊断椎体终板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全身骨扫描,同时在骨扫描前后1个月内行脊柱或局部MRI检查并诊断为终板炎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骨扫描及MRI图像的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MRI共发现85个病灶,各部位占比为颈椎3.53%(3/85)、胸椎7.06%(6/85)、腰椎44.71%(38/85)、颈胸椎5.89%(5/85)、胸腰椎7.06%(6/85)、腰骶椎31.76%(27/85).Modic分型诊断为Ⅰ型者18例,Ⅱ型者18例,另2例介于Ⅰ型及Ⅱ型间,Ⅲ型0例.MRI诊断为椎体终板炎且骨扫描为阳性的病例中,共发现病灶数30个,各部位占比为腰椎60.0%(18/30)、腰骶椎20%(6/30)、胸椎10%(3/30)、胸腰椎6.67%(2/30)、骶椎3.33%(1/30).将全身骨扫描与MRI检查结果按符合程度进行讨论,包括阴性符合19例、完全符合6例、部分符合7例、不符合2例、部分不符合4例.绪论MRI在诊断椎体终板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骨扫描进行骨转移瘤诊断时,应充分结合MRI图像,可提高对椎体终板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GFR的标准化对非肿瘤患者,特别是肾供体较为重要.目前研究较多的GFR标准化参数有:体表面积(BSA)、细胞外液容积(ECV)和瘦体质量(LBM).BSA的准确测定较为困难,且儿童和肥胖者的标准化效能较差;ECV特别适用于健康儿童的标准化,但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减低;LBM兼具定量准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现有研究表明其比BSA和ECV更适用于GFR的标准化,但其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