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石斌  樊平  许方方 《安徽医药》2019,40(10):1079-108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IL-1β处理组(加入200 pmol/L IL-1β处理),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转染阴性干扰对照再加入IL-1β处理),干扰锌指绑定增强蛋白1(ZEB1)+IL-1β处理组(转染ZEB1干扰RNA)。使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研究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荧光定量聚合酶监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和ZEB1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E-cadherin和ZEB1蛋白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为(58.3±7.2)个,IL-1β处理组为(129.6±1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为(108.7±15.9)个,干扰ZEB1+IL-1β处理组为(68.2±1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中E-cadher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E-cadherin蛋白相对灰度值均高于IL-1β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HCT116细胞中E-cadher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E-cadherin蛋白相对灰度值均低于干扰ZEB1+IL-1β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通过诱导ZEB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发生EMT转化并提高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糖控制及护理干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将79例PD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及血糖控制.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3d血糖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糖控制及护理干预用于PD患者的术后管理,可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护士共情能力与自身焦虑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护士共情能力、焦虑程度和生活压力等现状,分析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为护士的在职教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压力量表(LCU)对安徽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460位护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各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102.64±12.34)分,SAS分值为(31.68±10.07)分,LCU结果显示67.6%的护士感受到压力;护士共情能力与其护龄呈正相关(r=0.590,P<0.05),与生活事件压力、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0.357、-0.391,P<0.05).结论 在职护士的共情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越大,其共情能力越低.管理者应更多关注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设置多角度多层次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琳  李恒  孙思楠  涂从银 《安徽医学》2022,43(12):1429-1431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结合术中超声在复杂肝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综合外科收治的21例复杂肝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术前进行虚拟肝切除,结合术中超声导航进行手术,对比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的差别,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中无重要的血管及胆管损伤,术后无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后顺利出院。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857,P<0.05)。结论 三维重建结合术中超声应用于复杂肝癌切除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存在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优化护理方案,增强耐受性.方法 选取该病症患者43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耐受性表现.结果 患者43例,耐受性表现为:良好13例,占比30.23%;中等21例,占比48.84%;差9例,占比20.93%;总耐受率为79.07%.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时的耐受性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PD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灰阶超声的不同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县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80例患者的乳腺肿块灰阶超声图像并提取影像特征,将肿块按照7:3随机抽样,其中126个肿块作为训练组,54个肿块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胰瘘危害性,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石斌  樊平  许方方 《安徽医学》2019,40(10):1079-108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IL-1β处理组(加入200 pmol/L IL-1β处理),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转染阴性干扰对照再加入IL-1β处理),干扰锌指绑定增强蛋白1(ZEB1)+IL-1β处理组(转染ZEB1干扰RNA)。使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研究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荧光定量聚合酶监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和ZEB1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E-cadherin和ZEB1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为(58. 3±7. 2)个,IL-1β处理组为(129. 6±12. 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为(108. 7±15. 9)个,干扰ZEB1+IL-1β处理组为(68. 2±11. 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中E-cadher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E-cadherin蛋白相对灰度值均高于IL-1β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扰阴性对照+IL-1β处理组HCT116细胞中E-cadher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E-cadherin蛋白相对灰度值均低于干扰ZEB1+IL-1β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L-1β通过诱导ZEB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发生EMT转化并提高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护士共情能力、焦虑程度和生活压力等现状,分析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为护士的在职教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压力量表(LCU)对安徽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460位护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各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102.64±12.34)分,SAS分值为(31.68±10.07)分,LCU结果显示67.6%的护士感受到压力;护士共情能力与其护龄呈正相关(r=0.590,P<0.05),与生活事件压力、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0.357、-0.391,P<0.05)。结论 在职护士的共情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越大,其共情能力越低。管理者应更多关注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设置多角度多层次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刚  胡怡然  段磊  刘雪晗  杨春梅 《安徽医学》2023,44(10):1260-1266
目的 了解研究生自身的科研伦理认知水平和对培训的需求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统计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15名在读研究生的医学科研伦理认知现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比较4个维度共24个项目的Likert 5级积分情况,同时了解其对培训的需求。结果 共发送问卷链接330份,回收305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为70.49%。71.90%的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医学科研伦理认知。男性和接受过伦理培训的研究生对伦理审查必要性认知情况优于女性和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研究生(P<0.05)。在研究方案设计中的伦理考量意识方面,同样是男性和接受过伦理培训的研究生得分较高(P<0.05)。在研究进行中的伦理问题知晓程度方面,男性、高年级研究生和接受过伦理培训的研究生得分较高(P<0.05)。在受试者权益保护原则了解程度方面,男性和接受过伦理培训研究生的得分较高(P<0.05),不同年级、培养层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之余有61.86%的学生支持以在线学习的方式提高伦理认知能力。结论 大部分研究生有良好的医学科研伦理认知,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