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3篇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和传统禁饮食方案两种不同的临床处理措施对于术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共98例,将采用围术期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者作为观察组(50例),采用传统禁饮食方案者作为对照组(48例)。检测所有病例的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FPG、FINS和HOME-IR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术后24 h通气、术后发热的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FPG明显降低[(4.34±0.59)mmol/L vs (4.96±0.6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0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FINS明显降低[(45.39±13.55)mIU/L vs (51.18±9.34) 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HOME-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HOME-IR明显降低[(13.08±4.80)vs (15.03±4.11);(9.37±3.65)vs (11.30±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9,P=0.042;t=-3.99,P=0.033)。两组患者术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通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76.0% vs 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在术后腹胀、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误吸。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较传统禁饮食方案,能有效减轻术后IR程度,促进术后康复进程,且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Chronictention-typeheadache,CTT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依据是否倒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PSQI)评估治疗6周后两组的头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倒班人员的入组前PSQI的总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及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非倒班人员;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倒班患者疗效优于非倒班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钱莹怡 《黑龙江医学》2019,43(6):697-699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再入院率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和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1]。我国心肺康复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理论中就有心肺同源同治[2]的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科学地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改善预后。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总结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式,探讨影响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2021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随访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随访时间为2~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0.8%和5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分期(Ⅲ、Ⅳ期)、是否手术(手术、未手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0.03×109/L)及ki-67阳性率(≤60%、>60%)与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手术及ki-67阳性率是影响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是否手术及ki-67阳性率是影响Masaoka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ki-67阳性率≤60%、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各31例。记录术前(D0)、术后24h(D1)及48h(D2)QoR-40评分;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静息与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手术时长;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组患者术后QoR-4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Q组患者术后T2、T3、T4、T5时间点静息及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P<0.05)。结论 与TAPB比较,QLB-LSAL可以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即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HFRT)和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 CFRT)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RT,n = 20)与对照组(CFRT,n = 20),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eripheral lymphocyte count,PLC)变化。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的基线PLC无统计学差异(1.53 ± 0.54 vs 1.64 ± 0.56;P > 0.05)。2组的PLC在放疗过程中稳定下降,大分割组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32.5% vs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分割组的最低点PLC高于常规分割组(0.91 ± 0.28 vs 0.55 ± 0.22;P < 0.001)。大分割组治疗期间的最低PLC与基线阶段的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0.64 ± 0.24 vs 0.38 ± 0.21,P < 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相比,乳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发生放射诱导淋巴细胞减少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