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48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36篇
预防医学   361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右侧卵巢高分化黏液腺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拟行第3次化疗,于2018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既往身体良好,无特殊病史。2017年9月15日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直径约20 cm,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300 U/ml。在外院行开腹左侧附件切除术+右侧卵巢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伴上皮内癌变。术后未补充化疗,于当地医院规律随访。2018年7月10日患者因腹痛3天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胎。我们对本院 2 0年间双胎妊娠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变化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系我院 1979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 ,孕龄≥ 2 8周者。将资料分为前后两阶段进行总结分析。前阶段 (1979年 1月至 1988年 12月 )双胎妊娠共 182例 ,围产儿 36 4例。后阶段 (1989年 1月至 1998年12月 )双胎妊娠共 15 5例 ,围产儿 310例。统计学方法为 t检验和χ2 检验。2 结果与讨论2 .1 诊断时间及方法前阶段除常规临床检查进行诊断外 ,77.4 %的双胎妊娠同时进行了 B…  相似文献   
3.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死于宫内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院分娩的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 19位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 7.6 6 % (19/2 48)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 0 .776‰ (19/2 44 80 ) ,其中单绒毛膜双胎 12例 ,占 6 3.12 % (12 /19) ,双绒毛膜双胎 5例 ,占 2 6 .32 % (5 /19) ,2例不详。该 19例中剖宫产 14例 ,占 73.6 8% ,明显高于自然产 (2 6 .32 % )。胎儿死因 :脐带因素占 5 7.89% (11/19) ,双胎输血综合症占 15 .79% (3/19) ,重度妊高症占 10 .5 3%(2 /19) ,胎儿畸形占 10 .5 3% (2 /19) ,不明原因占 5 .2 6 % (1/19)。本组双胎早产率为 2 6 .32 % (5 /19) ,明显低于双活胎 (5 6 .37% )。其中 18位母亲的凝血功能正常 ,1位重度妊高症并发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 (即 HEL L P综合症 )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结论 脐带异常改变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 ;死胎对母亲及活胎的近期危害不大 ,可以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 ,对活胎的远期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刘兴会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70-287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围产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越来越被产科医生所重视,但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尚缺乏肯定的预防措施〔1〕。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发现某些措施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联合孕早期血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PE孕妇为PE组,同期113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孕妇早期血清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PAPP-A水平及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回归分析影响PE的因素,并构建NMLE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PE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PE组孕妇早期血清TC、HDL、TG、LDL及PAPP-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左、右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小于健康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APP-A、TC、HDL、TG、LDL水平及左右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均为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NMLE预测模型为Log=-567.23+1.961×TC+0.975×HDL+1.002×TG+0.864×LDL-1.051×左切迹指数-1.226×右切迹指数+0.904×PAPP-A;ROC分析显示,其预测P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特...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及 b FGF单克隆抗体 (b FGF monoclonal antibody,b FGF- MAb)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接种于 2 4孔板 ,加入不同浓度的 b FGF,每日行结晶紫染色后测定光密度 (D4 90 )值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将 SKOV3细胞团接种于铺设有细胞外基质凝胶的 4孔板 ,每日测定癌细胞在凝胶中的浸润距离 ;建立 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每周两次分别将 b FGF、b FGF-MAb和生理盐水注射于移植瘤周围 ,8周后测量肿瘤体积 ;对移植瘤组织切片行 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 结果  b FGF能促进 SKOV3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 ,实验第 5天 ,5 ng/ml、10 ng/ml组细胞 D4 90 值是对照组的 1.0 9倍和 1.2 1倍 ;b FGF能促进 SKOV3细胞浸润并呈浓度依赖 (P<0 .0 5 ) ,第 7天 ,5 ng/ml、10 ng/ml组细胞浸润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1.5 3倍和2 .4 5倍 ;b FGF组移植瘤体积和 MVD分别是对照组的 1.80倍和 1.4 6倍 (P<0 .0 5 ) ,b FGF- MAb组移植瘤体积和 MVD分别是对照组的 6 3.7%和 6 2 .8% (P<0 .0 5 )。 结论 b FGF能明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联合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h-1)、胎盘生长因子(PLCF)的比值检测对妊娠中晚期孕妇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中晚期孕妇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度子痫前期56例,重度子痫前期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孕检的正常妊娠孕妇8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及sFh-1/PLCF水平,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I、RI联合sFh-1/PLCF检测对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RI、PI、sFh-1/PLC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RI、PI、sFh-1/PLC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孕、高血压、糖尿病、PI、RI、sFh-1/PLCF为影响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RI、sFh-1/PLCF及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63、0.739、0.919,联合检测最高。结论孕中晚期孕妇PI、RI、sFh-1/PLC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孕妇,测定孕妇外周血sFh-1/PLCF水平,可提高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监测在孕期子痫前期预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人自体全血经离心后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及蛋白质。PRP因其有助于组织再生、伤口愈合、瘢痕修复等作用,在骨科、皮肤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科等领域应用广泛,而在妇科领域应用迄今相对较少。最新研究结果显示,PRP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和卵泡生长作用,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TE)、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ER)、恢复卵巢功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为多种妇科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笔者拟就PRP的制备及分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等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AGM)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孕期被诊断为GDM,并于产后4~12周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的1175例单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产后糖代谢是否正常,将其分为研究组(n=361,产后AGM者)与对照组(n=814,产后糖代谢正常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孕期与产后4~12周75 g OGTT结果等,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GDM患者产后AGM转归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AGM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医学科研2021伦审批第(181)号]。结果①24~28孕周时,1175例GDM患者75 g OGTT结果提示,空腹血糖(FPG)及OGTT 1、2 h血糖指标中,1、2、3项升高者分别为639例(54.4%)、373例(31.7%)与163例(13.9%)。②产后4~12周时,1175例GDM患者75 g OGTT结果提示,产后糖代谢正常者为814例(69.3%),AGM为361例(30.7%),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为19例(1.6%),糖耐量受损(IGT)为294例(25.0%),IFG+IGT为23例(2.0%),疑似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25例(2.1%)。③产后AGM转归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GDM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24~28孕周OGTT 1、2 h血糖值,以及2项血糖指标(OGTT 1、2 h血糖)均升高与3项血糖指标(FPG及OGTT1、2 h血糖)均升高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仅1项血糖指标(FPG或OGTT 1 h血糖)升高者所占比例,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将受试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及24~28孕周OGTT 1、2 h血糖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及24~28孕周OGTT 1、2 h血糖值,均为GDM患者产后AGM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3、1.205、1.355,95%CI:1.208~2.373、1.088~1.335、1.204~1.524,P=0.002、<0.001、<0.001)。模型2将受试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24~28孕周OGTT血糖指标升高项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及24~28孕周OGTT 2项血糖指标(OGTT 1、2 h血糖)升高与3项血糖指标均升高,均为GDM患者产后AGM转归独立危险因素(OR=1.668、1.421、1.747,95%CI:1.192~2.333、1.035~1.952、1.195~2.553,P=0.003、0.030、0.004);24~28孕周仅FPG或OGTT 1 h血糖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OR=0.401、0.646,95%CI:0.240~0.670、0.418~0.997,P<0.001、=0.048)。结论对于GDM患者产后AGM转归,临床应关注其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期OGTT结果等指标。对GDM高危人群进行上述指标持续监测与规范干预,是健全GDM孕前-孕期-产后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围生结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活产分娩的99779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将其分为观察组(n=324,合并)及对照组(n=99455,未合并)。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观察组不同类型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围生结局特点。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孕妇妊娠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观察组孕妇最常见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前3位依次为纵隔子宫、单角/残角子宫及弓形子宫,分别占35.2%(114/324)、26.2%(85/324)及13.9%(45/324)。包括既往妊娠次数在内,观察组孕妇共计妊娠571次,其中弓形子宫、纵隔子宫孕妇的自然流产率位列前2位,分别为38.5%(35/91)、28.6%(61/213);阴道畸形孕妇足月产率(70.0%),高于子宫畸形者(52.8%),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35)。②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FGR)、胎盘黏连/植入、子宫破裂及剖宫产率分别为29.6%、29.3%、36.1%、5.9%、2.5%、21.0%、3.4%、78.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孕妇的9.8%、22.3%、5.7%、1.2%、1.0%、11.5%、1.5%、62.0%;而羊水过少率(0.9%)及新生儿出生体重[(2913±652)g],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3254±445)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孕妇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产后出血(PPH)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母、胎围生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提高该病孕妇的孕前及早孕期诊断率,加强围生期保健及处理,可改善其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