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分析T1b期肾癌病理学特点,同时探讨该期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最佳手术切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5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245例患者中男158例,女87例,平均年龄59.6岁,平均肿瘤大小5.3 cm。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17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者7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肾透明细胞癌209例(85.3%),219例(89.4%)患者瘤体周围可见明显假包膜,其中26例(10.6%)患者肿瘤细胞穿透假包膜并侵入周围肾实质,浸润深度在1 mm、1~2 mm和2~3 mm的肿瘤分别为7例(26.9%)、16例(61.5%)和3例(11.5%)。24例(9.8%)患者可见多发性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切缘为5 mm(3~7 mm)。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可用于T1b期肾癌,为避免切缘阳性,切缘距肿瘤表面应至少3 mm。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6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90 d死亡情况分 为生存组(129例)和死亡组(36例)。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Nesfatin-1和MMP-9水平,并 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esfatin-1和MMP-9在aSAH患者预后 中的临床价值,应用Kaplan-Merier法绘制患者aSAH患者90 d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死 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Nesfatin-1和MMP-9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esfatin-1和MMP-9预测 aSA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95%CI:0.796~0.908)、0.801(95%CI:0.731~0.859),临界值为9.98 μg/L和 402.21 μg/L时,敏感度分别为0.889、0.833;特异度分别为0.651、0.75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esfatin-1≥9.98 μg/L和MMP-9≥402.21 μg/L时,aSAH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较Nesfatin-1<9.98 μg/L和MMP-9<402.21 μg/L者显著 降低(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esfatin-1≥9.98 μg/L(OR=2.167,95%CI:1.776~2.642)、MMP-9≥402.21 μg/ L(OR=1.124,95%CI:1.029~1.227)、Hunt-Hess 分级Ⅳ~Ⅴ级(OR=2.246,95%CI:1.676~3.010)和 Fisher 分级 3~4 级 (OR=2.760,95%CI:1.369~5.565)是aS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Nesfatin-1和MMP-9水平与aSAH患者 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琥珀酸亚铁片,1片/次,2次/d。观察组口服健脾生血颗粒,0.75 g/kg,每天分3次于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b、SF、MCV、MC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贝利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患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较好,能够升高患儿机体Hb、SF、MCV、MCH等指标水平,改善患儿的发育状态,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收集的86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对应距病灶5 cm以上癌旁正常组织。利用PCR技术检测172例样品中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位点的MSI,判断MSI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的水平。对MSI、PD-L1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手术切除联合抗PD-L1等相应治疗,对影响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进行分析,观察MSI、PD-L1表达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非小细胞癌组织中MSI表达率为63.9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SI状态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有关(P<0.05)。MSS及MSI-L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SI-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1阳性(OR=3.888)、淋巴结转移(OR=3.823)、TNM分期Ⅲ~Ⅳ期(OR=3.380)为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MSI-H阳性为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的保护因素(OR=0.289)(P<0.05)。结论 MSI和PD-L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NSCLC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心肌运动指数(Tei指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比值E/A〈1及二尖瓣环间隔、侧壁2个位点的舒张早期、晚期组织多普勒平均运动速度比值Ea/Aa〈1,选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58例(病例组),同时选取56例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口、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及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测定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脉冲多普勒Tei指数[(0.56±0.11)vs(0.41±0.08)]、间隔TDI Tei指数[(0.57±0.11)VS(0.45±0.08)]、侧壁TDITei指数【(0.55±0.11)VS(0.41±0.08)】、平均TDITei指数[(0.56±0.10)vs(0.43±0.07)】相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够简单、敏感、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及骨保护蛋白(OPG)、炎症因子、菌斑指数(PLI)对其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行口腔正畸的106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牙周病分为牙周病组47例及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牙周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OPG、RANKL/OPG、炎症因子水平及牙周状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发生牙周病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各指标对牙周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RANKL、RANKL/OP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及PLI水平均升高,OPG水平下降(P<0.05);但牙周病组RANKL、RANKL/OPG、CRP、IL-1β、IL-6及PLI水平较对照组高,OP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OPG、CRP、IL-1β及PLI为患者发生牙周病的影响因素。OPG、CRP、IL-1β及PLI均对预测患者发生牙周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结论OPG、CRP、IL-1β及PLI水平为患者牙周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 均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
[ 摘 要 ] 目的:探究环状 RNA(circular RNA, circRNA)0072088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中 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 GSE101684 数据集,通过 GEO2R 分析得到差异基因。通过 qPCR 检测 NSCLC 细胞 H165、H358、H460、H226 和 A549 细胞中 circ_0072088 的表达水平, 随后采用 CCK-8 法和 Transwell 小室法分别检测 circ_0072088 对 NSCLC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通过 CircInteractome 和 TargetScan 数据库预测 circ_0072088 与 miR-545-3p、miR-545-3p 与 STAT3 之间的靶向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 验和 RNA 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验证 circ_0072088、miR-545-3p 与 STAT3 之 间的靶向关系。结果:circ_0072088 在 NSCLC 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 P<0.05)。过表达 circ_0072088 促进了 NSCLC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均 P<0.05);敲低 circ_0072088 抑制了 NSCLC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均 P<0.05)。miR-545-3p 是 circ_0072088 的下游靶点,可以被 circ_0072088 吸附;STAT3 是 miR-545-3p 的靶基因,可以被 circ_0072088 间接正向调控。 结论:Circ_0072088 通过调节 miR-545-3p /STAT3 轴促进 NSCLC 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SMI、SWE及二者联合在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性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超声检查的230例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SMI技术以及SWE技术得到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分布情况和结节组织内部的弹性特征信息,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得出SMI、SWE以及二者联合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周边型和混合型血流分布模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中央型血流分布模式并且恶性结节中穿支血管的检出率较高;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和平均值SWVmean对鉴别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良性结节的SWV值要小于恶性结节的SWV值(P<0.05);SWE联合SMI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9%、93.4%和93.9%,均显著高于SMI和SWE两种单一诊断模式。结论:应用SMI和SWE二者联合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