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目的分析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osound,EUS)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安全性进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胃早癌并接受ESD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US结果将患者分为富血管组(R组,38例)和非富血管组(P组,60例)。记录两组ESD术后的血红蛋白(HB)下降率、ESD操作时间、和谐夹的使用率及肌层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HB下降率无显著差异(P>0.05);R组ESD操作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和谐夹使用率、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EUS可以预测ESD的操作时间、肌层损伤率及钛夹的使用情况。因此,EUS可以用来预测ESD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2.
摘要: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是指心脏受到各种损伤后出现的以心包、胸膜和肺实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综合征。本文报告1例41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高热、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临床 表现,院内给予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再次激素治疗,并合理调整激素用量后患 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异常。本文总结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肾衰竭1号(自制中药汤剂暂命名)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从而证实肾衰竭1号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近10年来泰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住院血肌酐处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尚不需替代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前期单用西药后期中西药同时应用、前期中西药同时应用后期单用西药2组,连续随访观察患者3个月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等治疗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显效72例,占48%,有效66例占44%,无效12例,占8%,总治疗有效率达9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竭1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独到之处,能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抗血小板聚集、活血、脑保护剂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速效救心丸2周。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查动态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临床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2例动态心电图改善,对照组3例改善。结论速效救心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而显著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胃恶性肿瘤发生与ABO血型抗原分布关系。方法选择山东泰安及莱芜地区胃恶性肿瘤患者686例,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及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调查统计。结果发生胃恶性肿瘤的ABO血型抗原分布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发生胃恶性肿瘤与患者ABO血型间有显著相关性关系,血型因素是重要的胃恶性肿瘤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6.
p53和 bcl-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53,bcl-2基因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探讨p53,bcl-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及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计算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p53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无蛋白表达,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蛋白表达率为16.9%-19.1%,bcl-2在2组中均无蛋白表达,结论:p53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蛋白高表达,p53可能促进了老年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mdr1,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 and 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 gen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mdr1 mRNA was assayed by RT-PCR, the MRP and LRP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mdr1 mRNA was 44.4% (12/27), and the mean MRP and LRP expression were independent upon patient histologic type, nodal involvement, and TNM stage. The mdr1 mRNA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rosa invasion was 30.0% (6/20), much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serosa invasion (85.7%). Conclusion: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cells are present in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s prior to chemotherapy, and analysis of mdr1 gene, MRP, LRP may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胚胎植前筛选以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单胚培养体外受精胚胎,ELISA方法检测移植成功组与失败组胚胎培养上清液sHLA-G水平,并比较培养上清中sHLA-G与胚胎HLA-G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胚胎移植成功组sHLA-G水平显著高于未成功受孕组;sHLA-G〉10 ng/ml移植组受孕成功率60.9%,sHLA-G〈5 ng/ml成功率11.5%。结论sHLA-G是植前筛选良好指标,能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范围23~55岁;患者均有1~13年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困难的病史。观察10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形态和免疫表型。 结果检查发现患者血磷低、尿磷高;肿瘤最大径0.80 cm~5.00 cm,瘤组织为间叶组织来源,可见多少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脂肪细胞、软骨样细胞、黏液样细胞等,瘤组织富于血管。4例病变中有少见的絮状或不规则砂砾样钙盐沉积;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周边见骨壳形成;8例细胞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并且异型性明显;10例瘤细胞波纹蛋白(VIM)及CD56均阳性,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3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瘤细胞阳性,结蛋白、S-100、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均阴性,8例Ki-67指数为1%~5%,仅2例为20%~30%。 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被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BP230和抗基底膜带抗体的阳性率。方法:收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两组血清中抗BPl80NC16A抗体和BP230抗体水平。结果:共收集到131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脑卒中109例,脑肿瘤17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9例)和131例正常对照血清。病例组中抗BP180NC16A1阳性率为1.45%,低于对照组的3.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09),病例组中抗BP230抗体阳性率5.34%与对照组(2.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F检测抗基底膜带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BP180NC16A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