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450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3篇
综合类   1056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8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与VEGF产生的关系和意义以及蜕皮甾酮(EDS ecdysterone)的促侧支循环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3、7 d)和蜕皮甾酮干预治疗组(每只0,40mg/d).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毛细血管密度,比重法测定梗死面积.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治疗(100μg/ml),2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VEGF表达.结果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产生的VEGF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差异,缺血时间与VEGF产生量呈正相关;蜕皮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显著降低(P<0.01);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1).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蜕皮甾酮治疗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缺血心肌通过分泌VEGF对自身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蜕皮甾酮进一步刺激心肌分泌产生VEGF,促进大鼠缺血区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建立、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低频高能量超声消融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血管内低频高能量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融作用。将 3 0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75 %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超声消融组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测量消融及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后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变化 ,检测手术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心电图ST段及运动试验的改变。结果发现 ,术前二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 85 .8%± 5 .4%比 84.6%± 5 .5 % ,P <0 .0 5 )。超声组消融后狭窄为 43 .0 %± 15 .5 % ,较术前狭窄降低 43 .5 %± 17.8% (P <0 .0 5 ) ,5例消融后残余狭窄 <3 0 %。消融术后患者ST段均明显上移 ,运动试验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各时相点心肌型肌酸激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狭窄较术前明显降低 ( 2 0 .9%± 2 .9%比 84.6%± 5 .5 % ,P <0 .0 1) ,与超声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超声组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运动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低频高能量超声能有效地裂解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4.
内毒素与慢性肝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外膜以脂多糖为主的成分,细菌死后或快速生长时释放出来,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其主要的致病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可依赖LPS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CD14系统作  相似文献   
7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疫情已经持续了近2个月,现处于疫情胶着的状态。因儿童SARSCoV-2感染症状不典型,慢性肾脏疾病(CKD)患儿是高危感染人群,儿童肾脏专科病房的管理在复工、返校压力下,面临疫情防控的新挑战,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肾脏病房、重庆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肾脏学组,为进一步做好肾脏专科病房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目前疫情和相关防控建议,推荐SARS-CoV-2疫情期间儿童肾脏病房感染防控思维导图,以供儿童肾脏专科病房参考。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上调Jagged1表达对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脱臼处死1~2月龄和19~26月龄SD大鼠,PBS冲洗股骨和胫骨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 应用含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以差速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DiI-ac-LDL与FITC-UEA-1荧光双染进行EPC特性鉴定。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PIRES2-EGFP转染组、PIRES2-EGFP-Jagged1转染组和未转染的年轻大鼠来源EPC组。荧光显微镜下计数GFP阳性细胞数并计算转染效率;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Jagged1 mRNA和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酶插入区受体(KDR)mRNA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EPC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转染后Jagged1在EGFP-Jagged1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Jagged1过表达显著促进老龄大鼠EPC vWF与KDR mRNA表达(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 vWF与KDR mRNA表达以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在Jagged1转染组与年轻大鼠EPC组间未见有显著差别。结论:Jagged1过表达促进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7.
目的针对目前模拟人体的泌尿系统模型结构单一、用途局限、不适于体外模拟实验等不足,本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CAD/CAM)等技术应用于医学模拟模型的开发,设计制作了带双层管壁结构的多用途透明泌尿系统模型。方法利用现有的人体泌尿系统解剖参数,基于UGNX软件完成模型的设计,然后利用MasterCAM软件对模型进行数控编程,通过数字控制车床对模型各部件进行加工,最后组装各部件完成制作。结果完成带双层管壁结构的透明泌尿系统模型的制作,该模型具有功能多、成本低廉、模拟程度高等优点。结论该模型的制作是医工结合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8.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ttenuate albuminuria and preserve normal renal histology in diabetic mic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MSC on glomerular podocyte injury remain uncerta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SC on podocyte injury in streptozotocin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 Thirty days after diabetes induction by STZ injection (65 mg/kg, intraperitoneally) in Sprague-Dawley rats, the diabetic rats received medium or 2 × 106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labeled MSC via the renal artery. In vivo tracking of MSC was follow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Diabetes-related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on day 60 after the MSC inf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odocyte markers (nephrin and podocin), podocyte survival factors (VEGF and BMP-7), and the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of podocytes were also assessed. MSC were only detected in the glomeruli from the left kidney receiving MSC infusion. Compared with medium-treated diabetic rats, rats treated with MSC showed a suppressed increase in kidney weight, kidney to body weight index,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and 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however, the treatment had no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or body weight levels. Furthermore, the MSC treatment reduced the loss of podocytes, effacement of foot processes, widening of foot processes, thickening of glomerular basal membrane (GBM), and loss of glomerular nephrin and podocin. Most important, MSC-injected kidneys expressed higher levels of BMP-7 but not of VEGF. Our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MSC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albuminuria as well as any damage to or loss of podocytes, though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blood sugar levels.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MSC may be mediated in part by increasing BMP-7 secretion.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在增强兔VX2肿瘤化疗的同时,对肿瘤生长、肿瘤多器官转移及动物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符合实验条件的41只皮下VX2荷瘤兔随机分为A(n=14)、B(n=14)、C(n=13)3组。各组均经耳缘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进行治疗,同时,A组行高机械指数(0.7~0.8)超声联合微泡照射,B组行低机械指数(0.2~0.3)超声联合微泡照射,C组进行超声假照,采取隔天治疗的方式治疗,每组治疗3次。二维超声测量各组治疗第1、3、5、8、11、14、17、20、23、26、29、32 d肿瘤最大切面横径(a)及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做比较,3组肿瘤生长趋势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至实验终结时,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多器官转移情况,采用One-way ANOVA检验比较荷瘤兔的生存期情况。 结果治疗后,B组肿瘤生长趋势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与C组、A组与B组肿瘤生长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荷瘤兔生存期分别为(100.00±29.61)d、(94.93±36.92)d、(118.92±48.4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6,P=0.255)。A、B、C组中分别有6只(42.90%)、4只(28.60%)、6只(46.20%)荷瘤兔发生多器官转移,器官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7,P=0.604)。 结论低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在增强兔VX2肿瘤化疗的同时,可抑制肿瘤生长,暂未发现有促进多器官远处转移及缩短荷瘤兔生存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