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450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3篇
综合类   1056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8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夫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为NSC。将NSC以5×10~4/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未加氯胺酮)、5、10、20、50、100、2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每个浓度5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NSC光密度(OD),并计算生长抑制率(RI)。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氯胺酮浓度为0、10、100、500、1000 mmol·L~(-1)时NSC凋亡率。结果与氯胺酮浓度0时比较,200、500、1000 mmol/L氯胺酮可降低NSC OD,升高RI,10、1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可升高NSC凋亡率(P<0.05或0.01)。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大鼠NS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NSC凋亡,且该作用与氯胺酮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体蛋白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及制定术后抗凝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比较抗凝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PP,并比较抗凝组中有、无房颤的病人华法林用量、INR和TPP,对抗凝组病人TPP和INR的关系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组的INR和血浆TPP浓度。结果:抗凝组与对照组相比,TPP低、INR高。抗凝组有房颤者的血浆TPP浓度高于窦性心律者。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PP和INR无明显相关性。出血病人的血浆TP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高限(6μg/ml)。结论:TPP是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理想的辅助监测指标。术后有房颤心律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性增加。抗凝治疗应同时检测INR和TP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加入ATRA(1×10-5mol/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药前后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二者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加药前后,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2%±2.04%和54.5%±5.66%,流式细胞术检测Cx43的含量为38.75%±23.95%和49.5%±5.46%;加药后染料可传输至4~5列细胞,明显高于加药前(P<0.01).结论 加入ATRA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加药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在腹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多数腹部外科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通过先进的腹腔镜录像系统,可获得大量腹内脏器病变的录像资料.充分利用腹腔镜录像资料进行外科临床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生动、全面的疾病相关图像信息,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对1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全血细胞胰岛素受体和红细胞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全血细胞胰岛素受体密度和亲和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ATP含量,同时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转流30分钟,血细胞高亲和胰岛素受体(R1)密度明显增加(P<0.01),亲和力(K1)明显降低(P<0.01),低亲和胰岛素受体(R2)密度也明显增加(P<0.01),但亲和力(K2)变化不大(P>0.05);停机30分钟,上述变化有所恢复,但未到转流前的水平。转流30分钟红细胞ATP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持续到停机后30分钟,同时伴随血糖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血糖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CPB可致血细胞胰岛素受体密度增加而亲和力下降,以及红细胞ATP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部队医院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如何引导科技干部适应转型发展新形势,经受住各种考验,始终保持理性平和、协调平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也是事关医院内部和谐和医院建设发展又好又快的大事,更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着力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红葡萄酒的最有效成分之一白藜三醇拮抗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核因子活性和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影响,以培养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或白藜三醇,采用噻唑蓝法、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核因子的活性和蛋白激酶C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的系统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明显增加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核因子的活性和蛋白激酶蛋白Cα及其mRNA的袁达水平,白藜三醇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氧自由基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核因子的活性,并下调蛋白激酶Cα的表达水平;其中以终浓度100μmol/L的白藜三醇对氧自由基介导的核因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终浓度200μmol/L的白藜三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蛋白激酶Cα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实验结果提示,红葡萄酒的有效成分白藜三醇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的诱导合成而阻断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氧自由基的促蛋白激酶Cα的表达效应,进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平面重建(CTMPR)在评价椎间融合中的作用,寻找定量评价椎间融合的新方法.方法 13例行腰椎间融合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行CTMPR,行椎间融合器(Cage)内植骨CT值定量测量.结果 术后1周Cage内植骨CT值为(619.52±26.97)Hu,术后3个月为(628.69±42.60)Hu,术后6个月为(657.77±37.43)Hu.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值的测量在椎间融合的判断中具有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构建的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材料——CⅡ/HyA-CS(CHCS)支架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传1代髓核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置入CHCS支架,体外培养10d后,分别测定^3H-脯氨酸掺入量、培养液中糖胺聚糖(GAG)含量、髓核细胞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核多糖(Decorin)、二聚糖(Biglycan)的mRNA表达及Aggrecan的蛋白表达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3H-脯氨酸掺入量、培养液中GAG含量、髓核细胞Aggrecan、Decorin、Biglycan mRNA表达、Aggrecan蛋白表达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CS支架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的合成代谢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峰  周跃  陈庄洪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71-773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并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椎的螺旋CT检查,获取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枢椎下关节突正中为进钉点模拟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螺旋CT重建上获得轴面和矢状面的正确倾斜角度。C2峡部高度和宽度,理想的螺钉长度,理想的螺钉矢状面和轴面倾斜度,以及理想的螺钉路径与椎动脉沟之问距离。结果C2峡部高度为(8.02±1.92)mm,峡部宽度(6.05±1.32)mm,理想的螺钉长度为(41.22±4.48)mm,螺钉矢状面倾斜度为53.87°±5.61°,与内向成角(14.81°±2.81°)。10侧(8%)峡部狭窄(宽度或高度小于5mm),测量其椎动脉沟与理想螺钉途径之间距离,有12例(10%)小于2.5mm,因此总共有22侧(18%)存在潜在椎动脉损伤风险。结论术前对每个患者行CT检查十分必要,能充分地了解个体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