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8篇
  免费   2069篇
  国内免费   3814篇
耳鼻咽喉   389篇
儿科学   255篇
妇产科学   286篇
基础医学   1878篇
口腔科学   489篇
临床医学   2203篇
内科学   2124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1514篇
特种医学   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99篇
综合类   623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00篇
眼科学   648篇
药学   1538篇
  22篇
中国医学   365篇
肿瘤学   115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983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742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918篇
  2014年   1537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577篇
  2011年   1753篇
  2010年   1437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067篇
  2007年   1480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46篇
  2003年   815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SG)联合胰岛素 (INS)治疗单用INS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8例单用INS疗效不佳的老年 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 4例 :对照组继续使用合适剂量的胰岛素治疗 ;治疗组在原剂量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RSG 4mg/d共 2 0周。观察治疗后 4周及 2 0周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每日INS用量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 4周后FBG、PBG下降 (P均 <0 0 5 ) ,治疗 2 0周后以上指标下降更显著 ,并使HbA1C、UAER、舒张压、TG及平均每日INS用量下降 ,差异具显著性 (P均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也有一定下降 ,但INS需要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RSG确实能有效改善老年 2型DM患者的血糖控制 ,治疗安全有效。该药还能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些异常 ,从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3 8例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的血浆TNF -α浓度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体重指数 (BMI) ,并将血浆TNF -α分别与ISI、BMI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为 3 0 79± 6 64fmol/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糖尿病组ISI为 -5 64±0 3 5 ,而正常对照组为 -4 0 4± 0 43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与ISI的相关系数为 -0 67(P <0 0 0 5 ) ,呈显著负相关 ;在女性患者 ,血浆TNF -α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直线回归方程为Y =1 2 19X +2 40 6,r =0 68(P<0 0 0 5 )。结论 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升高 ,并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犬全脑缺血再灌时浅低温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热休克蛋白在低温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心脏停跳再复苏模型。14只犬随机分成三组:非缺血对照组(n=4)、常规治疗组(n=5)和浅低温组(n=5)。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内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密度和反应产物灰度值。结果:犬全脑缺血再灌后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1)。浅低温组HSP70表达增强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浅低温能增加再灌脑组织HSP70表达,并可能是低温脑复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脑出血组MPV、PLT均减少。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肝功能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应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4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分为两组 :Ⅰ组 (n =2 2 )为一般治疗组 ,Ⅱ组 (n =2 4 )为UTI治疗组 ,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 1,2 ,4 ,7,10 ,14d血ET变化情况 ,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 (n =2 0 ) ,检测血浆ET ,作为对照组。结果 出血后 7,14d ,Ⅰ、Ⅱ组总胆红素 (TBIL)均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分别P <0 0 5 ,P <0 0 1)。ALT、AST亦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于出血后 14日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P <0 0 5 )。Ⅰ、Ⅱ组出血后 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 ,于出血后 2d(P <0 0 5 )、4d (P <0 0 1)、7d(P <0 0 5 )有显著差异。出血后 1dⅠ、Ⅱ组ET浓度与TBIL呈正相关 (r=0 734,P <0 0 1) ;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 (r =- 0 4 8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Our knowledge on the idiopathic scoliosis as specialists to the locomotive system must be precise, with the purpose to being guides to the patient. The physician must be able to differentiate scoliosis patients with a minimal possibility of progression or stable, of those scoliosis with a high risk of progression. Although the clinical aspect in the idiopathic scoliosis can be similar, these can take very different prognose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its progression, are determined by factors of progression related to the potential of growth, and factors dependent on the proper scoliosis curve. There are multiple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the progression of the curve, as in the success or the failure of the brace treatment.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has been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the prognosis factors of the idiopathic scoliosis that influenc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curves with or without brace, trying to clarify some questions in our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7.
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6年1月112例去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97例完成了不良反应的调查。随访3-36月,去雄激素治疗后潮热、性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6%、75%、4%;患者潮热、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纳差症状明显加重(P<0.05);性功能明显减退(P<0.05)。12例潮热症状严重者使用抗抑郁药博乐欣(25mg,tid)1-2周症状减轻。7例有骨转移性疼痛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每45d一次,骨痛症状缓解。结论去雄激素对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博乐欣可减轻患者潮热症状,唑来膦酸可预防和治疗去雄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口服保列治5 mg,1次/d,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测定。结果 用药3个月后IPSS平均降低31.6%,最大尿流率平均升高38.3%,残余尿量平均减少38.6%。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18.1%。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平均减少39.8%。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50%。前列腺体积≥40 mL组及<40 mL组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分别为66.7%及3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慢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均效果良好。对慢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体积较大者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隐花色素-1(Cryl)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00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的Cryl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rs2300448、rs1921135和rs1056560进行多态性检测;用Genehunter2.1软件包进行传递不平衡分析(TDT),并构建可能的单体型。结果(1)rs2300448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G和等位基因A传递给患病子女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G优先传递给患病子女(X^2=4.92,P=0.027),但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4);rs1056560和rs1921135多态性位点未发现传递不平衡现象(X^2=0.15,P=0.698;X^2=0.56,P=0.456)。(2)单体型rs2300448-rs1056560G—A(X^2=6.76,P=0.009)、rs1921135-rs2300448-rs1056560T—G—C(X^2=4.50,P=0.034)和C—G—A(X^2=6.37,P=0.012)存在传递不平衡现象,但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T—G—C和C—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只有单体型rs2300448-rs1056560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36)。结论Cry1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