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内皮素动态变化及乌司他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血内皮素(ET)变化及意义。方法66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2)为一般治疗组,Ⅱ组(n=34)为乌司他丁(UTI)治疗组,检测Ⅰ、Ⅱ组出血后1、2、4、7、10、14d血ET变化,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门静脉高压症未出血患者(n=20),检测血ET,作为对照组。结果出血后7、14d,Ⅰ、Ⅱ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呈先升高后下降,但于出血后14dⅡ组较Ⅰ组下降快(P<0.05;P<0.01;P<0.05)。Ⅰ、Ⅱ组出血后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于出血后2d(P<0.05)、4d(P<0.01)、7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后1dⅠ、Ⅱ组ET浓度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734,P<0.01);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ET升高对肝功能的损害有重要作用,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血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科将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分为2组:Ⅰ组32例为一般治疗组,Ⅱ组34例为乌司他丁(UTI)治疗组,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第1、2、4、7、10、14天血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变化情况,并检测第1、7、14天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20例,检测血浆ET-1、TNF-α,作为对照组。结果出血后第7、14天,Ⅰ、Ⅱ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呈先升高后下降(P<0.05),但于出血后第14天Ⅱ组较Ⅰ组下降快。Ⅰ、Ⅱ组出血后第1天血ET-1、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1、TNF-α下降较Ⅰ组快,具有统计学意义。Ⅰ、Ⅱ组血ET-1、TNF-α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后ET-1、TNF-α升高对肝功能的损害有重要作用,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1、TNF-α等的升高,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为4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21例(腹腔镜组,n=21),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n=23)。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内毒素(ET)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ET、DAO、TNF-α均有所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天、第5天血DAO、ET、TNF-α的浓度较开腹组升高明显(P〈0.05),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由于存在肝硬化失代偿及腹腔镜手术特殊操作等,可能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引发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一氧化氮 (NO)在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性肺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形成血吸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 ,模型组 (M组 ) 10只和正常对照组 (N组 ) 10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动物模型的肺组织中的ET -1、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进行定位性研究 ,并以正常兔作对照。结果 感染血吸虫尾蚴 12 0d后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成功 ,模型组肺组织中ET -1、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增多 ,染色增强 ,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示两组光灰度值和光密度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ET -1、NOS在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兔肺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表明ET -1、NO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性肺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Zhou YG  Yang Z  Li D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87-59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内皮素1(ET1)、NO在肺血管病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制作大耳白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n=10),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兔肺组织病理改变和ET1、NO合酶(NOS)的表达、分布。结果门脉高压症兔肺组织中ET1、NOS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伴病理学改变,正常兔为阴性或弱阳性,图像定量分析两组灰度值和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兔肺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ET1、NO可能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肺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急性胆道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 5例急性胆道结石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 (L组 ,n =2 8)和对照组 (C组 ,n =2 7) ,分别于术前 3d连续口服 5 0 %乳果糖 (L组 )或 10 %葡萄糖 (C组 ) ,定期测定外周静脉血及术中门静脉血内毒素 (ET )浓度 ,血尿素氮 (BUN )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1)L组在第 4天 (手术当天 ) ,第 9天 (手术后第 5天 )时外周血ET水平及BUN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1,P <0 .0 5 ) ;Ccr显著高于C组(P <0 .0 1)。与第 1天 (服药前 )相比 ,外周血ET水平在第 4天 ,第 9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Ccr在第 4天 ,第 9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BUN在第 4天显著下降 (P <0 .0 1)。和第 4天相比 ,外周血ET在第 9天显著下降 (P <0 .0 5 )。 (2 )在C组 ,和第 1天相比 ,外周血ET在第4天显著升高 (P <0 .0 5 ) ,Ccr在第 4天及第 9天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BUN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和第 4天相比 ,外周血ET及Ccr在第 9天均显著下降 (P <0 .0 1)。 (3 )L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第 4天两组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高于外周血ET水平  (P <0 .0 1)。 (4 )L组第 4天肾滤过及肾小管功能受损发生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液递物质代谢紊乱及其血流动力学后果。方法 对 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体分流术前后门脉血中内皮素 (ET)、血栓素 (TXA2 )和前列环素 (PGI2 )进行了水平变化动态临床观察。结果 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中无论是缩血管物质 (ET、TXA2 )还是扩血管物质 (PGI2 )浓度均比胃肠对照者明显升高 (ERT:10 7.86± 2 5 .92 pg/ml,48.11± 9.40 pg/ml,P=0 .0 0 0 ;TXA2 :34 9.6 7± 198.41pg/ml,15 6 .2 7± 5 4.0 1pg/ml,P=0 .0 0 0 ;PGI2 :46 3.14± 10 8.2 5 pg/ml,2 2 7.2 3± 46 .19pg/ml,=0 .0 0 0 ) ,且二者浓度在门体分流术后均下降 (P=0 .0 0 2 )。结论 门静脉血中内皮素水平的增高对肝硬变患者门脉血管阻力的增加有重要影响 ,并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起重要作用。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这一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下 ,缩血管物质与扩血管物质之间可能达成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大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 3组。Ⅰ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Ⅱ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环孢素A(CsA) ;Ⅲ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术后 3、5、7d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TGF -β1mRNA。结果 病理改变 :Ⅰ组术后 3d出现排斥反应 ,7d最重 ;Ⅱ组术后 7d部分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Ⅲ组术后 5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术后 7d中度排斥反应。Ⅰ组IFN -γ、IL -2mRNA术后明显增高 ;Ⅱ组术后略升高 ,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Ⅲ组IFN -γ、IL -2mRNA术后升高 ,较Ⅰ组升高程度低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Ⅰ组TGF -β1mRNA术后增高 ,Ⅱ组术后增高大于Ⅰ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TGF -β1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拟在CPB下行心脏畸形矫正术患者36例,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Ⅰ组(PASP<30 mm Hg,n=8)、Ⅱ组(PASP 30~50 mm Hg,n=15)和Ⅲ组(PASP>50 mm Hg,n=13)。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CPB即刻、CPB结束、CPB后3h、6h和24h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NO、ET、ADM浓度。结果 Ⅱ组、Ⅲ组麻醉诱导前血浆ADM、ET、NO浓度高于Ⅰ组,其中ADM浓度随PASP的增高而升高(P<0.05),两者呈正相关(r= 0.858,P<0.01);与基础值相比,3组CPB后血浆ADM和ET浓度均增加,Ⅱ组、Ⅲ组CPB后NO浓度下降(P<0.05),Ⅰ组NO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水平随PASP的增高而升高;CPB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ADM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654-2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致肾脏损害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 (梗黄 )患者内毒素 (ET)对肾功能影响以及 6 5 4 2的干预作用。方法 :30例梗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一般治疗 (A组 )和 6 5 4 2治疗 (B组 ) ,观察手术前后血ET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变化 ,并与 2 1例无黄疸患者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1)入院时A、B两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A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 (P <0 0 5 ) ,A组术后随ET水平下降 ,Ccr逐渐升高 ,第 15天ET和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 (r =- 0 5 9,P <0 0 5 )。 (3)B组用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降低 ,术后保持较低水平 ,而Ccr用药后略有升高 ,术后继续上升 ,第 10天ET、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6 5 4 2可降低梗黄患者肠源性ET水平 ,对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方法:将胆囊结石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常规应用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弯剪刀分离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术后1、3、5、7d抽血测TBIL、ALT、AST、GGT、ALP含量。结果:A组术后第1天TBIL、ALT、AST明显升高,B组无升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后第3天ALT、AST虽有下降,但仍高出正常值范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GGT、ALP两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电热损伤局部肝组织和肝外胆管的热电效应是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浆TBIL、ALT、AST升高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血浆TBIL、ALT、AST升高原因。方法 本课题对我院1999年9-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9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例,B组32例,C组31例。A组病人LC术中CO2气腹压维持在10mmHg,采用Stryker-200型单极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病人LC术中CO2气腹压同A组,采用弯剪刀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置放腹腔引流管;C组病人LC术中CO:气腹压维持在15mmHg,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术后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测定TBIL、ALT、AST。结果 A组患者术后1、3天TBIL、ALT、AST水平变化均显著升高,第5天开始下降,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B、C组患者术后1、3、5、7天血浆TBIL、ALT、AST指标均无明显升高。三组患者血浆TBIL,、ALT、AST等三项指标变化均数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患者术后1、3天三项指标变化与B组患者1、3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A组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与C组患者术后1、3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A组仍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而B组与C组术后1、3、5、7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压维持在15mmHg时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电凝电切所致热损是术后TBIL、ALT、AST指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刀(ultrasonic harmonic scalpel,UHS)与高频电刀(high-frequency mono-polar electronic scalpel,HMES)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6例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术中应用UHS(A组),118例术中应用HMES(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胆漏率、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ALT、AST、TBIL、DBIL、GGT、AL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胆漏率、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测显示,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第1天,B组术后第1天、第3天ALT、AST明显升高(P<0.05),第5天两组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3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TBIL、DBIL水平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5天较第3天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5天两组ALP、GGT较术前显著下降,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术中应用UHS、HMES均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TI和丹参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对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大鼠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n=3),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n=7),C组为UTI组(n=6),D组为丹参组(n=6),E组为UTI+丹参组(n=8)。除A组外,在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后分别取血检测AST、ALT、LDH、HA及ET,并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C组、D组较B组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E组各指标较C组或D组均有下降,(P〈0.05)。光镜和电镜观察形态学损伤程度,B组最重,C组、D组次之,E组最轻。结论:UTI、丹参在缺血再灌注中能有效减轻对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二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病人胆道探查术后螺旋型鼻肠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胆道探查术后回输胆汁的可行性及其对肝硬化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行胆总管切开探查病例中合并肝硬化6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人术前按常规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术后经螺旋型鼻肠管将每日外引流的胆汁回输,B组病人术后嘱病人每日将外引流的胆汁分次口服.术后1 d、3 d、6 d、9 d和12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检测TBIL、DBIL、AST及ALT,并对病人的饮食恢复情况、术后精神状态评估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A组病人术后TBIL、DBIL、AST、ALT恢复正常的时间较B组病人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饮食恢复情况、术后精神状态评估等亦存在显著意义. 结论: 螺旋型鼻肠管在胆道探查术后胆汁回输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螺旋型鼻肠管对机体刺激性小(患者遵嘱率高),对病人术后各项康复指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ZT胶栓塞兔门静脉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A组、B组分别为ZT胶:碘油1∶1、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对门静脉左支进行栓塞,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术后30dDSA下门静脉造影。结果门静脉栓塞(PVE)后门静脉压力、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术后5min门静脉造影,A组表现为门静脉大分支栓塞,B组、C组为周围性栓塞。术后30d门静脉造影,A组、B组呈永久性栓塞。结论不同浓度ZT胶可选择性栓塞到门静脉各级分支,并造成永久性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术前及术后7 d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AST、TBIL、AFP、ALB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 ALT、AST、TBIL、AF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ALB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加快患者恢复,确保手术安全,值得在地市级三甲医院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 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 mm,连续牵引7 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电穿孔组(C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3 h及1、3、7、14 d处死,切取牵引区组织0.4 cm×0.4 cm行冰冻切片检查,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兔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心、肝、肾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转染新西兰大白兔,3 h可观察到GFP的表达,1 d时GFP的表达增强,3 d时GFP的表达最强,其后开始逐渐下降,7 d后GFP的表达减少,14 d仍可观察到微弱GFP的表达.B组的GFP的表达时限与A组相同,但各时相点的GFP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A组,C组在各时间段均未观察到GFP的表达.3组肝、肾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穿孔技术介导的带有荧光标记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在兔下颌骨牵引区组织内表达,电穿孔能明显提高重组质粒的体内转染效率,提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用于体内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 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 mm,连续牵引7 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电穿孔组(C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3 h及1、3、7、14 d处死,切取牵引区组织0.4 cm×0.4 cm行冰冻切片检查,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兔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心、肝、肾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转染新西兰大白兔,3 h可观察到GFP的表达,1 d时GFP的表达增强,3 d时GFP的表达最强,其后开始逐渐下降,7 d后GFP的表达减少,14 d仍可观察到微弱GFP的表达.B组的GFP的表达时限与A组相同,但各时相点的GFP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A组,C组在各时间段均未观察到GFP的表达.3组肝、肾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穿孔技术介导的带有荧光标记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在兔下颌骨牵引区组织内表达,电穿孔能明显提高重组质粒的体内转染效率,提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用于体内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即Pringle法(A组)、半肝阻断法(B组)、单纯门静脉阻断法(C组)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对3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中1例因分离单侧肝门困难而改用Pringle法;179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3组间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B组和C组的肝功能改变(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蛋白水平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切肝过程中,控制术中出血效果满意,切肝过程中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法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