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9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3011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25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987篇
综合类   5314篇
预防医学   1715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2465篇
  2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30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1976篇
  2012年   4777篇
  2011年   3850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万超  蒲月英  周冰宣  王程  左松  林涛 《重庆医学》2012,41(36):3851-3853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口服爱西特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严重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给予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及外用止痒药等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h。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先进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2h,再将灌流器取下继续血液透析治疗2h,每周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1次,血液透析治疗2次,每次4h,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爱西特(药用炭片)1.5g,每日3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及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P3+、iPTH、皮肤瘙痒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Ca2+、Hb、Al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Ca2+、P3+、iPTH、Hb、Alb与皮肤瘙痒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3+、iPTH、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2+、Hb、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口服爱西特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c-V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VAMT)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该科完成的最初的60例c-VATS作为c-VATS组,同期完成的48例VAMT作为VAMT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c-VATS组与VAMT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TS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VAMT组(P<0.05)。结论与VAMT相比,c-VATS的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93.
吴建华  贾林  江舒曼 《重庆医学》2012,41(32):3396-3397,340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致胰腺癌轻度恶病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24只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G0组、G3组(吉西他滨50mg/kg,腹腔内给药,术后第1、4、7天)、G4组(吉西他滨50mg/kg,腹腔内给药,术后第1、4、7、10天),实验共25d。比较3组动物体质量、进食量、肿瘤体积、皮下脂肪及臂围的变化及其时-效关系。结果 G3组和G4组与G0组在体质量、进食量、肿瘤体积、皮下脂肪及臂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时,G3组与G4组动物的平均体质量下降分别为9.7%、14.1%;第14天时,G4组的日均进食量[(3.38±0.14)g]显著低于G3组[(3.59±0.12)g,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吉西他滨对裸鼠胰腺癌模型的进食和体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吉西他滨(50mg/kg,腹腔内给药,术后第1、4、7天)为制备轻度胰腺癌相关恶病质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994.
毛岭  刘炜  廖健  吴兰  王永 《重庆医学》2012,41(3):227-229,232
目的为解决个别牙缺失及缺损的氟斑牙患者烤瓷修复中的比色及颜色调配问题,定制氟斑牙金属基底体瓷层比色板来模拟氟斑牙的基色调。方法采用牙本质修饰瓷和牙本质瓷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烧制而成氟斑牙体瓷层比色板。分别模拟轻、中、重度氟斑牙基色调。采用松风Shade eye NCC电脑比色仪测定其色度学各要素(L*a*b*)值。结果 (1)比色板各组颜色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2)各组比色板色差及分布区域明显不同。(3)定制比色板的色度值范围绝大多数在氟斑牙色度值范围内,说明定制比色板的颜色能模拟一部分氟斑牙颜色。结论定制氟斑牙金属基底体瓷层比色板对于临床氟斑牙比色有一定意义,但其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5.
魏勇  欧阳平  汪自龙  费民忠  贺茂荣 《重庆医学》2012,41(9):833-835,83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1年5月各中文医学数据库中关于AMI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I-postC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总病例数为519例,其中I-postC组234例,对照组285例。与对照组比较,I-postC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肌酸激酶(CK)酶峰(WMD:-356.72IU/L,95%CI:-541.33~-199.11IU/L,P<0.000 01)、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酶峰(WMD:-39.45IU/L,95%CI:-54.53~-24.37IU/L,P<0.000 01)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OR:0.41,95%CI:0.25~0.66,P=0.000 3),并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WMD:0.03,95%CI:0.02~0.03,P<0.000 01)。结论 I-postC对缺血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刘倩  吴小翎  罗红春 《重庆医学》2012,41(13):1262-1264,1244
目的观察人类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及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检测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92例胃腺癌组织标本中,MMP-2、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75/92)、75.0%(69/92);MVD值为(47.29±7.6)个/视野。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5/21)、33.3%(7/21);MVD值为(18.33±8.4)个/视野。结论 MMP-2与胃癌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MP-2、MVD及VEGFR-3的表达对评价胃癌病理特征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郑红雨  沈桂新  康利克  李燕  凌丹  韦玲华 《重庆医学》2012,41(2):127-128,130,209
目的探讨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 3D-CPA检测116例卵巢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的血管指数(VI)及血管分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VI值[(0.043±0.019)条/cm3]明显高于良性肿瘤[(0.011±0.008)条/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I≥0.04条/cm3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2.2%。恶性肿瘤Ⅲ~Ⅳ型血管占89.3%,良性肿瘤Ⅰ~Ⅱ型血管占7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PA测VI值与血管分型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赵红霞  赵建芹  刘元涛  姜兆顺 《重庆医学》2012,41(13):1305-1306,1309,135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MV组),无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周后,取血测定血糖(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清蛋白(UAE)。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结构并计算平均肾小球截面(MGA)、平均肾小球体积(MG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大鼠BG、TG、TC、Scr、BUN、UAE及肾组织MCP-1表达DM组分别为(18.30±0.82)mmol/L、(1.97±0.08)mmol/L、(3.22±0.07)mmol/L、(41.0±2.16)μmol/L、(9.87±0.19)mmol/L、(25.99±0.52)mg/24h、12.17±1.94,DMV组分别为(17.89±0.79)mmol/L、(1.94±0.06)mmol/L、(3.20±0.05)mmol/L、(38.9±0.99)μmol/L、(9.05±1.02)mmol/L、(19.87±0.78)mg/24h、9.08±1.2,与对照组[(6.10±0.06)mmol/L、(0.58±0.04)mmol/L、(1.41±0.07)mmol/L、(32.9±2.13)μmol/L、(6.60±0.37)mmol/L、(4.95±0.27)mg/24h、1.19±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与24h尿UAE定量呈正相关(r=0.943,P<0.05);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823,P<0.05)。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MCP-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尚海龙  沈海林 《重庆医学》2012,41(25):2597-2599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单发肿块,1例多发病灶为大肿块周围伴多发子灶;肿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实性肿块,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中T1WI表现为稍低及低信号,T2WI稍高及高信号混杂影。DSA显示肿瘤动脉期即可显影,实质期浓染,其内见不规则无染色区。结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00.
邵春云  宋婧 《重庆医学》2012,41(16):1617-1618,1622
目的通过建立和验证胎盘α1微球蛋白含量检测试纸条法诊断胎膜早破(PROM)的方法,提高PROM临床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确诊破水组(n=40)、确诊未破水组(n=40)、可疑破水组(n=120)。本次研究将采用临床上常规使用的两种胎膜破裂检测方法(硝嗪试纸法、积液法)作为对照组,当结果可疑时行羊膜镜检查;胎盘α1微球蛋白含量检测作为研究组。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从统计学方面判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价值差别。结果检测胎盘α1微球蛋白诊断PRO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100%、100%,硝嗪试纸法和(或)积液法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均为80%。检测胎盘α1微球蛋白诊断PRO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硝嗪试纸法和(或)积液法。结论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胎盘α1微球蛋白诊断胎膜早破有较高价值,该方法指示PROM发生的准确率接近100%。检测胎盘α1微球蛋白诊断PROM的准确性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