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0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88篇
综合类   544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61篇
  4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最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最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58例的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全部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36例在不同时期并行手术治疗),治愈41例、占70.6%,出现并发症7例,占12.6%,死亡10例,病死率占17.2%。结论:实行合理化综合性治疗,强调严密监测病情的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MDM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 结果 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与正常宫颈及CIN组相比,MDM2蛋白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不同分级的CIN、鳞癌及腺癌中MDM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结论 MDM2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DM2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温阳活血方对UUO大鼠肾组织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许韶山  李小波 《贵州医药》2007,31(7):592-59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温阳活血治疗组、蒙诺组。药物治疗14天后,收集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观察肾功能,取肾组织观察其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CT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尿NAG,血尿素氮(BUN)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温阳活血方组尿NAG和血BUN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肾组织表现为纤维化病理改变,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CTGF有较弱的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温阳活血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且CTGF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蒙诺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阳活血方可降低UUO大鼠尿NAG和血BUN,而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和改善肾功能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肾组织CTGF过度表达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5.
蔡玉强  邓飞 《贵州医药》2007,31(4):291-293
目的 探讨WHO新分类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省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省36例以往诊断的NHL石蜡包埋组织重新进行HE、PAS染色,同时选择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根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结果 在36例NHL中,B细胞肿瘤24例,占66.7%;T细胞肿瘤12例,占33.3%.免疫组化:B细胞肿瘤全B细胞标记物CD20阳性21例(87.8%);T细胞肿瘤均表达全T细胞标记物CD45RO(100%).NK/T细胞淋巴瘤(NK/TCL)2例均表达CD56.结论 我省NHL中,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最高,为66.7%;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为33.3%.除高质量的HE、PAS和Giemsa染色外,一套规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淋巴瘤分型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6.
曾继泽  周航  刘霄 《中国药房》2008,19(23):1812-1813
目的:观察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FOLFOX4化疗失败的患者,改用FOLFIRI方案挽救化疗。结果:完全缓解为0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16例,进展6例,有效率21.4%。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延迟性腹泻。结论: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关系。方法13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和5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包括营养不良COPD组18例,正常体重COPD组24例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8例),测定各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P〈0.01),正常体重COPD组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及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各组COPD患者血清瘦索水平与BMI明显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负相关(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FEV1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有关,超重及肥胖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8.
谢海辉  陈淼 《中国药房》2008,19(14):1086-1088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和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分别为丁丙诺啡+氟哌利多、丁丙诺啡+氟哌利多+布比卡因、氯胺酮+氟哌利多+布比卡因。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C组在降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9.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数量的观察,了解DC亚群在肺结核病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DC亚群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分析法检测70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DC1及DC2亚群. 结果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DC1/DC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肺结核非活动期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DC1/PBMC、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者比较DC1/DC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的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 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DC1和DC2数均明显降低.提示外周血树突细胞亚群(DC1、DC2)的检测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反映病情变化,也说明DC在结核病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Ⅲa~Ⅳ期NSCLC患者恩度TM(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2周期,其中恩度TM15mg静脉滴注14d,配合化疗一程为一周期,一周后重复。观察近期有效率、近期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33.33%,近期临床受益率72.22%,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毒副反应小。结论恩度注射液与含铂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