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活动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10月骨质疏松症病区,各50例焦虑患者分别予单纯常规护理及另加心理护理的不同干预,比较不同措施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结果住院3天后实验组患者未出现焦虑情况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全程的心理活动干预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大大促进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胫骨侧个性化髓外定位技术截骨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受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70例(210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7例(96膝)胫骨侧采用传统髓外定位技术(传统定位组);93例(114膝)采用个性化髓外定位技术(个性化定位组),即结合胫骨解剖形态特点,在胫骨平台关节面选择个性化定位点作为髓外近端定位点。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病程及Kellgren-Lawrence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测量个性化定位组术前胫骨冠状位近、远端解剖轴形成的侧弓角(tibial bowing angle,TBA)并对胫骨轴线分型,分析个性化定位点位置分布规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术后冠状位胫骨假体角(tibia component angle,TCA)及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优良率。结果个性化定位组胫骨轴线分为直线型58膝(50.88%)、内弓型35膝(30.70%)、外弓型21膝(18.42%)。直线型者胫骨个性化定位点多位于外侧髁间棘高点(62.07%),内弓型者多位于内、外侧髁间棘之间区域(51.43%),外弓型者多位于外侧髁间棘外侧坡(57.14%)。两组组内手术前后HK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LD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LDTA、HKA及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定位组术后胫骨平台假体较个性化定位组更倾向于内翻。术后个性化髓外定位组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优良率为96.5%(110/114),传统定位组为87.5%(8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2,P=0.006)。结论 TKA胫骨侧冠状位截骨时采用个性化髓外定位技术可行,与传统髓外定位技术相比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优良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研究山茱萸新苷Ⅰ对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原代成骨细胞,CKK8实验检测在药物浓度下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ALP的活性情况; Real-time PCR检测Wnt2、β-catenin、BMP2、OPG、NOX4、PERK基因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Wnt2、β-catenin、PDI、CHOP和BIP蛋白表达量。结果 CKK8实验及ALP染色表明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Wnt2、BMP2、β-catenin、OPG、NOX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1),而PERK明显降低(P0. 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成骨细胞Wnt2、β-catenin、PDI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CHOP表达亦有轻微上升,但不明显(P0. 05),而BI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结论山茱萸新苷Ⅰ浓度为1 mmol/mL时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上表现最佳,其能显著升高成骨细胞Wnt2、BMP2、β-catenin、OPG和NOX4的mRNA表达水平,而降低PERK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Wnt2、β-catenin、PDI的蛋白表达量,降低BIP的表达量,在山茱萸新苷Ⅰ的干预下,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途径对成骨活动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作为早期肝毒性的筛选模型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二步灌流法分离提取大鼠肝细胞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MTT法绘制肝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液的ALT、AST、ALP、CK、LDH、TP、ALB、GGT值;采用爬片技术进行HE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总量,并采用肝细胞毒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作为早期肝毒性筛选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肝细胞培养4 h后开始贴壁,24 h后绝大多数肝细胞贴壁,体积明显增大;48 h后肝细胞贴壁牢固,维持至第8日,细胞开始逐渐脱落。肝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为第2至第3日,ALT、AST、LDH、CK在提取4 h后增高,第1日大幅降低后趋于平稳至第7日。TP、ALB、GGT、ALP提取4 h降低,后趋于平稳至第7日,肝细胞CYP450第1日至第5日分泌呈上升趋势,第67日,轻微下降。HE结果显示提取的肝细胞与肝组织的HE涂片基本一致。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20.5 mmol·L-1,能使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萎缩,使肝细胞分泌ALT、ALP、LDH增多,对肝细胞分泌CYP450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系统全面的阐述肝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在早期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肝细胞作为肝早期毒性筛选模型敏感的评价指标,对于原代培养肝细胞用于药物的早期毒性筛选研究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多糖转移率为指标,比较布袋包煎和搅拌提取两种工艺;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搅拌提取中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根据滤液的性状,比较静置取上清液、离心、布袋滤过和板框滤过等多种滤过方法,优化滤过工艺。结果: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按料液比1:30加水至提取罐中,煮至100℃,投料,保温搅拌提取2min,静置24min,取上清液,离心,滤液先通过(5μm滤袋),再板框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醇沉,取沉淀减压干燥,千膏得率为3.26%,多糖含量为25.1%,多糖转移率97%。结论:该工艺可行有效,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对妇女防治乳腺癌意识的影响,探索适合社区的乳腺癌防治干预模式。方法2011~2013年对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记录个人信息。结果(1)2011~2013年乳腺超声受检率分别为16.05%、18.39%、25.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0.61/10万、67.85/10万、110.29/10万。其中采用乳腺黑白B超异常进一步乳腺钼靶筛查模式,乳腺癌检出率为66.09/10万、369.00/10万、433.09/10万,仅采用临床触诊+乳腺红外线仪进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检出率为0。(3)检出的17例乳腺癌有14例临床分期为I期。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提高妇女防治乳腺癌的意识,采用合适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可提高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率,避免后续的放疗、化疗对患者造成的健康损害,同时也可以通过保乳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网状Meta分析是直接Meta分析的扩展与延伸,其借助间接比较技术,对同一证据体的所有干预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发展,网状Meta分析分为经典的频率学派及新颖的贝叶斯学派。贝叶斯学派的发展基于贝叶斯理论,与频率学派的统计方法相比优势较多,主要体现在:①利用后验概率对所有分析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充分考虑了模型的不稳定性;②减少了迭代时最大似然函数的丢失,增强了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偏倚;③贝叶斯学派估计值更为准确,建模更灵活。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俗称“网球肘”,是由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反复收缩造成的肌腱病,同时伴有炎症、疼痛和肘部外侧敏感性改变,属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其生理病理特点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局部肌腱病理改变、疼痛系统的变化及运动系统损伤等。 背景:针刺疗法在中医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针刺疗法的多样性特征,目前现有的原始研究多为针刺疗法间或单一针刺疗法与常规封闭疗法的简单比较。 目的:采用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法,全面比较各针刺疗法之间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有效率及目测类比评分(VAS)的疗效差异性。 方法: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库及CNKI、VIP、Wan-Fang中文库中有关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设定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后评价文献质量。运用ADDIS 1.16.8软件进行数据的直接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纳入32个RCT/CCT,合计2 31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涉及温针、火针、电针、毫针刺、浮针、火针+毫针刺6种治疗措施;②网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上,温针优于电针、温针优于毫针刺、火针优于温针、火针优于电针、火针优于毫针刺、浮针优于电针、浮针优于毫针刺、火针+毫针刺优于毫针刺;在目测类比评分上,温针优于电针、温针优于毫针刺、火针优于电针、火针优于毫针刺、浮针优于电针、浮针优于毫针刺、火针+毫针刺优于电针;疗效排序:有效率从优到劣依次为:浮针>火针>火针+毫针刺>温针>电针>毫针刺;目测类比评分从优到劣依次为:浮针>火针+毫针刺>火针>温针>毫针刺>电针;③直接Meta分析结果与网状Meta分析结果高度契合,表明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具有一致性,即可传递性;④结论:临床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可优先选择浮针疗法,但各针刺疗法间互有优劣,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ORCID: 0000-0002-2674-4716(石毓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遂道式微波对灵芝孢子粉灭菌的工艺参数。方法以灭菌效果、灵芝孢子粉质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润湿剂、物料粒度、物料厚度、微波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获得较佳遂道式微波对灵芝孢子粉的灭菌工艺,其工艺参数为:75%乙醇润湿剂,30目筛粒度,1cm物料厚度,10min微波灭菌时间。结论优选的工艺灭菌效果佳,且灵芝孢子粉质量达标,该工艺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环磷酰胺(CTX)致白细胞低下大鼠模型研究鸡血藤提取物的升白细胞作用,发现其升白细胞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CTX(100 mg/kg)单次sc的方法制备大鼠白细胞低下模型,给药后第7、9、11天采集大鼠的血液,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鸡血藤提取物A(50%乙醇提取,为总提取物)、B(50%乙醇提取-水洗脱)、C(50%乙醇提取-25%乙醇洗脱)组均未见明显升白细胞作用,而鸡血藤提取物D(50%乙醇提取-70%乙醇洗脱,总黄酮量大于55%)和阳性药利可君均具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且鸡血藤提取物D的升白细胞作用具有量效关系,优于阳性药利可君。结论 鸡血藤提取物D可能是鸡血藤升白细胞作用的有效部位,推测其升白细胞作用的有效物质是总黄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校图馆不同性别、学历、岗位人员及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对5所高校121名图书馆人员及102名教师进行工作倦怠、人格特征、幸福感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工作倦怠的深层次原因,为高校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