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协调平衡共同维持着骨重建的稳态。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等因素引起体内氧化体系与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多,发生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的影响,机体内积累产生的过多活性氧通过对细胞因子、酶活性以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干预核内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凋亡或分化功能的异常,使骨重建失衡,形成以骨吸收为主的代谢性骨病,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抗氧化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对进一步认识氧化应激在骨重建中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康复手段,其特定康复穴位的选择值得重视。“扭伤穴”手三里一般用于治疗腰扭伤等疾病,笔者在临床使用本穴治疗术后疼痛、颈腰椎疾病术后、膝关节术后疼痛或功能障碍、术后水肿等后遗病症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术后康复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穴的思考及拓展应用,探索康复特定专穴,并为穴位的拓展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3.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W_1与h_1呈正相关r=0.401,P0.01);W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482,P0.01);Wd_1与h_1呈正相关r=0.293,P0.05);Wd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瞬时波强作为一项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有望为脉象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4.
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和桡动脉脉象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NA与h_3/h_1呈正相关(r=0.375,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361,P0.01),与t_4呈正相关(r=0.309,P0.05),与h_5呈负相关(r=-0.349,P0.05),与h_5/h_1呈负相关(r=-0.330,P0.05),与h_1/t_1呈负相关(r=-0.294,P0.05)。NA与h_1、h_3、h_4、t_1、t_5、t、t_5/t_4、As Ad无相关性。结论将WI技术应用于脉象研究,具有可行性,能为中医脉象的研究拓展新思路。应用脉图技术定量检测心血管功能具有科学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学证实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5例良性者均为腺瘤,7例恶性中5例腺癌,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各1例。5例腺瘤均呈边界较清楚的类圆形结节,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较均匀中等强化。5例腺癌中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不规则增厚,增强明显强化;4例表现为类圆形结节2例、不规则肿块2例,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见坏死囊变区,2例周边侵犯;1例间质瘤表现为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不均质强化;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类圆形等密度结节,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2例均见程度不等的胆总管及主胰管梗阻,6例见程度不等的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腺癌伴有胆总管结石及急性胰腺炎,其中1例伴有腹膜后单发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积液。12例均以黄疸及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并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腺瘤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4例腺癌及1例间质瘤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行局部切除术,5例腺癌并行全身化疗6周期。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腺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以黄疸及右上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往往早期出现胆胰管梗阻;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中西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采用各中心控制的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中药组(209例)和西药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18项常见症状。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nl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improvement,ACR20)判断。应用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症状的分类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公因子得分变化与疗效关系用方差分析。结果18项症状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虚证、热证的症状;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中医辨证过程中重要因素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类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方治疗心肌梗死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大鼠随机选取38只在高脂饲料喂养下运用维生素D3灌胃+异丙肾上腺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血瘀证模型。从造模成功的28只大鼠中选出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8只,未进行造模的大鼠中8只作为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大鼠给予养心通脉方12 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8 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4 ml/(kg·d)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天1次,连续14天。HE染色法观察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及数量变化,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血清一氧化氮(NO)与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CTRP3)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CT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冠状动脉组织出现内膜增厚、内皮破损、炎性浸润等改变;心肌线粒体数量减少,膜结构变浅,部分破溃;心肌组织ATP、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组织CTRP3蛋白表达及血清CTRP3水平明显下降(P<0...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以期为肺癌脊柱转移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5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及四诊信息,参考《证素辨证学》中的简化计量方法,对患者的证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聚类出证型分布特征。结果:肺癌脊柱转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多见,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湿邪多见。病位证素筋骨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证素基于性别、年龄段、病理类型、化疗时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素经聚类分析得出常见中医证型为阳气亏虚证、痰湿内阻证、脾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结论:肺癌脊柱转移常见病位证素为肺、脾、肾,常见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湿,常见中医证型为阳气亏虚证、痰湿内阻证、脾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为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是指在骨质疏松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人道主义、自主尊重、有利、不伤害及公正的伦理原则,有利于规范、约束、指导、监督医学行为,保护患者权益。涉及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筛选、药物的使用和禁用、评价指标的选择、研究的中止、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80.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目前临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治疗疗效和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本文复习了近年来中英文文献,总结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及原理,提出了骨代谢生化指标推荐方案。期待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推广和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