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用胆固醇(Chol)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方法用胆固醇甲酰氯(Chol-Cl)连接聚乙烯亚胺的氨基形成PEI-Chol脂质共聚物,分别用IR、1H-NMR、凝胶色谱法、DS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在IR图谱上可见1 800 cm-1峰为Chol-Cl的羰基特征峰,形成PEI-Chol后,羰基特征峰迁移至1 700 cm-1,表明聚乙烯亚胺与胆固醇成功连接;根据1H-NMR谱图计算PEI的胺基接枝率、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试验预期效果,表明反应可控;凝胶色谱法测定发现聚合物为单峰,表明连接成功,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与1H-NMR估算值比较接近;DSC图谱显示PEI连接胆固醇,Chol-Cl的吸收峰消失,熔融峰(Tm)升高变钝,表明PEI-Chol刚性增强。结论成功合成了PEI-Chol脂质共聚物。  相似文献   
92.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丽梅  刘瑶  段启 《中成药》2011,33(5):872-874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血清SOD、MDA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症状、减小脑梗死重量及梗死范围、升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减轻脑组织病变程度.结论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南板蓝株高、分枝的变化及生长发育规律,探索南板蓝的生长发育特性,为进一步开展南板蓝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春季定植的南板蓝种植地随机选择10株,每月中下旬定期观察其生长状况,测量株高及每株的一回、二回及三回等分枝总数,计算其平均值,并绘制动态变化曲线图。结果 5月~7月底植株增高速度较快,8月~11月增高速度减缓,11月后增高基本停止;植株分枝数在5月~8月之间逐渐增加,9月~12月快速增加,且绝大多数为生殖枝,12月后则明显减少,花期为11月底至2月底,果期为2月上旬至3月底。结论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南板蓝可采用露地单种模式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94.
龙眼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公铭  魏孝义  徐良雄  谢海辉  吴萍 《中草药》2011,42(6):1053-1056
目的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手段对龙眼果核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龙眼果核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乙醇(2)、2-甲基-1,10-十一烷二醇(3)、(24R)-6β-羟基-24-乙基-胆固醇-4-烯-3-酮(4)、齐墩果酸(5)、松脂醇(6)、烟酸(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1-O-甲基-D-肌-肌醇(10)、尿嘧啶(11)、腺嘌呤核苷(12)。结论化合物2~8和10为首次从龙眼果核分得,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龙眼二醇(longandiol)。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姜黄素体外对氧化应激致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抑制作用。方法:以100μmol.L-1过氧化氢(H2O2)致HSC氧应激,将细胞分成对照组、H2O2组和H2O2+姜素素干预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μmol.L-1)5组,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HSC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消化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SC表达TGF-β1的水平。结果:HSC经H2O2诱导后,细胞增殖显著(P<0.01),细胞培养液上清中MDA,Hyp含量明显上升,SOD活力下降(P<0.01);经姜黄素各剂量干预后,MDA,Hyp含量下降,SOD活力升高,以50,100μmol.L-1姜黄素浓度作用明显(P<0.01);H2O2刺激HSC后,TGF-β1 mRNA表达被上调(P<0.001),经姜黄素干预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致HSC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表明姜黄素作为抗氧化剂在肝纤维化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细辛脑脑靶向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细辛脑脑靶向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以家兔鼻腔分别灌流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与细辛脑水饱和溶液剂进行比较,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细辛脑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家兔鼻腔灌流后,家兔血液、嗅脑、大脑、筛鼻甲部位的吸收量均高于水饱和溶液,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辛脑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经兔鼻腔灌流后,家兔血液、嗅脑、筛鼻甲、大脑吸收量均高于水饱和溶液,细辛脑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CLMAF)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LMAF组(20,40,80 mg·kg-1),阿米替林(20 mg.kg-1)组,连续ig 7 d通过测定强迫游泳小鼠脑内单胺氧化酶(M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大鼠海马原代细胞培养初步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CLMAF可显著抑制强迫游泳应激小鼠脑内MAO-A活力,并显著降低MDA含量,SOD活力也相应降低。同时,能够抵抗皮质酮(CORT)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使存活细胞数量增加。结论:CLMAF抗抑郁作用主要与抑制MAO-A活力,降低MDA含量和保护海马神经元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
玄参破壁粉粒体内抗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玄参破壁粉粒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培养18 h增殖后,用5%酵母浸出粉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ip感染小鼠,选用80%~100%致死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稀释液,感染给药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 d内的平均存活天数和死亡率。结果:玄参破壁粉粒3.5,2.8,2.1,1.4 g.kg-1及其常规饮片的3.5 g.kg-1剂量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并延长平均存活天数;玄参破壁粉粒3.5,2.8 g.kg-1及其常规饮片的3.5 g.kg-1剂量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绿脓杆菌小鼠的死亡率并延长平均存活天数。结论:玄参破壁粉粒直接给药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菌作用,与常规饮片的提取液体内抗菌作用等效。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注册的有关法规与要求,并结合笔者自身申报注册经验简要介绍境内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有关程序、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虫草花多糖工艺研究.方法 分别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超声波处理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浸提温度为80℃,超声波处理功率14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40min.结论 超声波处理可有效的提高虫草花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