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心理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特点。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收回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护士均认为护理管理中应关注护士心理,同时进行适宜心理管理。结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管理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我们在研究杞金方药毒理学及安全性的基础上,观察以杞金方药(由枸杞子、鸡内金、焦山楂、木瓜等药物组成)对地鼠肾细胞生长及早期铅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研究其对细胞生长及早期铅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地鼠肾细胞用Versence-胰酶混合液消化后制成4×10^5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lmL,37℃二氧化碳培养。称取杞金方药颗粒剂10g放入100mL配液瓶中,加入50mL细胞培养液,121℃高压20min,4℃冰箱放置24h。不断搅拌,并使未溶解部分沉淀。同时将苯酚按同样方法处理做为毒性对照组。长成单层的地鼠肾细胞抽出生长液,将制备好的浸提液用细胞培养液1:2~1-32稀释后加入各孔,每稀释度接种2孔,同时设细胞对照和毒性对照。次日开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连续观察5d。受试产妇40例,受试纽每d1剂,煎汤分3-5次服,10d为1疗程。该方药是由鸡内金10~15份、构杞子10-15份、焦山楂5-10份、木瓜5~10份组成。将乳汁铅水平≥0.24μmol/L和〈0.24μmol/L设为高铅组和低铅组。受试前后两组间乳汁铅水平进行比较,在3个月龄时对研究对象用蓓蕾(Bayley)婴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评价3个月±1周婴儿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初乳铅含量。结果杞金方药制备的颗粒按不同稀释倍数接种于生长良好的地鼠肾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经36℃连续观察5d未见细胞固缩、肿胀、脱落等细胞毒性反应,证实杞金方药不会引起对细胞的毒性反应。受试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进行乳铅水平比较,受试组乳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0例婴儿3个月龄时MDI、PD/与杞金方药合剂干预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发育指标和杞金方药合剂早期铅干预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结论供试液按不同稀释倍数接种于生长良好的单层地鼠肾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单层地鼠肾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无差异,对地鼠肾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用该方药合剂早期干预初乳铅水平,对新生儿神经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与贫血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我院195例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贫血患病率。结果受试对象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25羟基维生素D(r=0.2146,P<0.01)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r=0.2479,P<0.01)浓度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贫血的患病率增高。分层研究发现重度维生素D缺乏组贫血程度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维生素D轴(1,25二羟基维生素D及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与低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腺肌病异位内膜组)及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PCNA和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低于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在对照组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中无表达,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表达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凋亡减弱,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5.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CTCL patients and whether supplementation corrects vitamin D deficiency or treatment outcome.Patients and MethodsThree hundred eleven CTCL patients including 27/311 (8.7%) with Sézary syndrome (SS), 169 cancer controls, and 69 normal controls from the M.D. Anderson clinics had 25(OH)D3 levels determined and categorized as deficient (< 20 ng/mL), insufficient (20-29 ng/mL), or sufficient (≥ 30 ng/mL). Clinical respons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a change in percent body surface area involvement.ResultsLow 25(OH)D3 (< 30 ng/mL) levels were present in 76.9% of mycosis fungoides/SS patients, 75.2% of cancer controls, and 66.7% of healthy controls (P = .05, .07) and in 30% to 39% of historical normal controls. Correction of deficiency was successful in 35% or 55 of 156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dealer's choice of either vitamin D2 at 50,000 IU orally (p.o.) biweekly or D3 1000 IU p.o. daily. Correction of vitamin D levels was noted in 27 of 100 (27%) patients given D3 and 28 of 56 (50%) given D2. Responses to standard CTCL therapy was similar among patients with corrected and persistently low levels (P = .51).Conclusion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f vitamin D status in CTCL patients. Vitamin D deficiency was present in CTCL and other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and historical controls. Correc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type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used did not affect the overall clinical disease response.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氟达拉滨(FLud)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改良FLAG方案)与CAG 预激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49例复发难治性AML 患者,随机分为两种治疗方案组,改良FLAG治疗方案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天200 μg/m2,第0天至第5天,Flud每天30 mg/m2,第1天至第5天;Ara-C每天1 g/m2,第1天至第5天.CAG预激治疗方案为:G-CSF每天200 μg/m2,第1天至第14天,阿柔比星20 mg/d,第1天至第4天,Ara-C 10 mg/m2,1次/12h,第1天至第14天.结果 改良FLAG组完全缓解(CR)率43 %(10/23),部分缓解(PR)率21%(5/23),有效率64 %;CAG预激组CR率23%(6/26),PR率19%(5/26),有效率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改良FLAG组感染发生率70%(16/23),CAG组感染发生率为54%(14/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LAG方案可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加强感染防控措施,缩短骨髓抑制时间.CAG方案不良反应小,可分层个体化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的差异.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依据性别分为男(37例)、女(27例)2组.采用超声射频技术获取受检者左、右侧颈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α、β)、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计算左、右颈动脉僵硬参数值之差,获取α差值(αdif )、β差值(βdif )、脉搏波速度差值(PWVdif )参数.比较左、右侧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男性糖尿病患者左、右侧CIMT分别为(674.7±145.6)μm和(653.6±117.2)μm,女性患者左、右侧CIMT分别为(637.7±171.2)μm和(624.6±157.2)μm,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左、右侧C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67、-0.701,P均>0.05).男性糖尿病患者左、右侧α分别为5.1±2.7和4.2±1.7,β分别为10.5±5.4和8.6±3.4,左侧α和β均高于右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9、2.244,P均<0.05).男性糖尿病患者αdif、βdif和PWVdif均与收缩压、颈动脉窦部收缩压、尿素和肌酐呈正相关(αdif:r值分别为0.497、0.639、0.541、0.619,βdif:r值分别为0.495、0.639、0.540、0.620,PWVdif:r值分别为0.478、0.643、0.520、0.593,P均<0.05).女性糖尿病患者αdif、βdif和PWVdif均与身高和体重呈负相关(αdif:r值分别为-0.579、-0.669,βdif:r值分别为-0.579、-0.672,PWVdif:r值分别为-0.570、-0.684, P均<0.05);与颈动脉窦部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呈正相关(αdif:r值分别为0.538、0.621、0.651,βdif:r值分别为0.537、0.620、0.650,PWVdif:r值分别为0.529、0.621、0.642,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有差异,男性左侧颈动脉僵硬度高于右侧,女性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双侧颈动脉僵硬度差值受不同的危险因素作用权重不同.  相似文献   
48.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二维应变价值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基于心脏血管耦联理论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肌纵向应变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射血分数(EF)正常组(DMN组,EF≥50%)40例,EF减低组(DMA组,EF<50%)40例;对照组为42名健康志愿者.测量左心每搏量(SV),计算每搏功(SW)、心率血压二重乘积(RPP)、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有效动脉弹性(Ea).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左心室基底(SLBA)、乳头肌(SLPM)和心尖水平的纵向应变(SLAp)为同一水平6个节段应变的均值.结果 ①DMA组RPP、Ea和SVRI参数与DMN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BA、SLPM和SLA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SLBA、SLPM和SLAP与Ea、SVRI、EF及FS呈正相关(P均<0.01);与SW和RPP呈负相关(P均<0.01);③ROC分析DMN组与对照组间,SLBA、SLPM和SLA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62和0.832(P均>0.05);分析DMA组与DMN组间,曲线下面积SLAP>SLPM> SLBA,分别为0.942、0 782和0.72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同步减低;心脏血管脱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减低失同步,心肌做功效能减低,氧耗增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素(NT)-4和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GDNF组、NT-4组和GDNF联合NT-4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第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μg/mL)和NT-4,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GDNF联合NT-4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前2组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NT-4、GDNF较两者单独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表现为持续的、进行性的气流阻塞,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经济和社会负担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检查在COPD患者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就HRCT定量参数在COPD患者的诊断、急性加重及并发症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