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抑制剂间隔给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TNF-α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延长给药间隔,逐渐过度至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治疗,按照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49例)和依从性差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晨僵时间、腰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以及停药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疾病复发率。结果依从性好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治疗后,依从性好组患者的指地距、枕墙距、晨僵时间较依从性差组均明显缩短(P<0.05);依从性好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依从性好组患者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停药6个月及1年后,依从性好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 NSAIDs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其TNF-α抑制剂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指地距、枕墙距、晨僵时间、髋关节功能、腰背疼痛均明显改善,ESR、CRP水平均降低,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第 7外显子 894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研究对象为单纯糖尿病 (DM )患者 5 2例 ,平均年龄 (6 6 .3± 7.9)岁 ,单纯糖尿病肾病 (DN)患者 4 5例 ,平均年龄 (6 5 .9± 6 .7)岁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 (DN +HP)患者 5 0例 ,平均年龄 (6 5 .9± 6 .8)岁。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扩增eNOS基因第 7外显子的DNA片段 (2 4 8bp) ,以限制性内切酶BanⅡ进行酶切消化 ,2 %的琼脂糖电泳分离PCR产物。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比较用 χ2 检验 ,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N组T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单纯DM组 (χ2 =7.2 0 ,P <0 .0 5 ;χ2 =9.17,P <0 .0 5 ) ,DN合并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频率高于DN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4 4 ,P >0 .0 5 ;χ2 =0 .6 1,P >0 .0 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收缩压 (SB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eNOS基因第 7外显子 894G→T突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NOS基因第 7外显子 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 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DN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基因第 7外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和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AT组、硒预防EAT组、硒治疗EAT组。除对照组外的各实验组均饮用0.05%的碘化钠水溶液,EAT组、硒预防EAT组和硒治疗EAT组在高碘的基础上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建立自身EAT大鼠模型。硒预防EAT组和硒治疗EAT组在不同的时间灌胃给予亚硒酸钠,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变化和自身抗体水平。结果硒干预后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滤泡破坏程度减轻。EAT组TGAb、TMAb为(62.07±10.01)、(51.50±5.91),硒预防EAT组的TGAb、TMAb为(40.28±6.91)、(35.02±3.67),低于EAT组(P<0.05),硒治疗EAT组的TGAb、TMAb为(42.80±13.90)、(35.00±5.64),低于EAT组(P<0.05),硒预防EAT组和硒治疗EA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碘的基础上免疫动物可造成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破坏,而硒制剂使EAT大鼠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抑制其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结果显示,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相关,T等位基因是其危险因素,但与单纯高尿酸血症是否发展为痛风无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中国山东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双氧化酶成熟因子2(DUOXA2)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为C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5例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和100例正常对照。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UOXA2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发现的SNP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在1例CH患者中发现1个DUOXA2基因纯合性无义突变(c.C738G)。并在10例CH患儿和13个健康人中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576092,IVS4+6CT)。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突变。两组的SNP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UOXA2基因突变率较低,可能不是山东地区CH伴甲状腺肿大患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6.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价痛风.X线成像只能显示慢性痛风进展期的典型变化.CT可能是评价痛风骨改变和痛风石的最好方法,双源CT可以评估全身周围关节的尿酸盐总沉积量.MRI适合评估软组织、滑膜厚度和炎性反应,对痛风的早期病变敏感性很高,也能够较好的显示痛风石.超声检查可以评价软骨、软组织、尿酸盐沉积和滑膜炎性反应.核医学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理解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行性,并从二者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高嘌呤和高嘌呤高脂高糖饮食制造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模型,制模成功后分组,给于治疗组饲料中添加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格兰素史克公司出品)0.8mg/kg/d。各组治疗观察12周,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相应饲料。检测大鼠血尿酸(UA)、尿尿酸、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ELISA法检测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明显下降(P值均〈0.05、0.01)。结论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试验大鼠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等,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明显多于维格列汀组,分别为24.8%和11.3%(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对于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维格列汀降低HbA1c的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且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10.
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患者病情虽缓慢进展 ,仍然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本研究试图探讨LADA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其慢性合并症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LADA组 :共 5 0例 (男 36 ,女 14) ,所有患者选择谷氨酸脱羧酶 (GAD)和 (或 )胰岛细胞抗体 (ICA)阳性者(3个月复查仍为阳性 ) ,初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时间均为 6个月以上 ,排除速发 1型糖尿病。mtRNAA32 43G检查排除线粒体糖尿病。根据ACE基因型不同分 3组 ,一般资料 (表 1)。糖尿病肾病根据连续 2次 2 4小时尿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