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 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 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 μg/(kg.h)的速度 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 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 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 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 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 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 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32.
赵欣  吴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9-1350
目的: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行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40):A组采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单纯自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以上血液保护措施。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水平(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聚功能明显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率则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科大手术中联合应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CAC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LIA)对小儿膝关节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单侧膝关节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镇痛。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记录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在术后6h、12h、24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发生率在术后4h、6h、12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4h、6h、12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用于小儿膝关节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缩短预后时间,促进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国内文献报道约占2.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由平地摔倒所致,男女比为2~3∶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近30年移位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上升了50%。饮食中低钙摄入、骨质疏松等均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亚健康状态、髋部骨折家族史、糖尿病、视力减退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其中31例术中行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截骨组),34例常规方法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髋膝踝角、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7.8年,平均6.3年。常规组6例、截骨组4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左右恢复。截骨组3例因骨质疏松出现部分螺钉少许退钉,其中1例因螺钉退出较多作小切口将螺钉重新置入,另2例无明显症状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滑移截骨块与股骨髁均愈合,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块骨折线消失时间为术后3~6个月,平均3.2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截骨组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髋膝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在全...  相似文献   
36.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14-215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评分Ⅱ~III级,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复合神经阻滞组(S组,40例)和单纯喉罩全麻组(D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拔喉罩时(T_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苏醒时是否躁动,计算并记录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_0)和插喉罩时(T_1)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皮时(T_2)及拔喉罩时(T_3),S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D组(P<0.05);S组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D组(P<0.05),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安全有效,全麻用药量少,循环系统稳定,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共2719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93:1,男性远多于女性。患者以青壮年为主,40~49岁年龄组最多(24.60%),农民在各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65.10%)。集中度M为0.464,入院时间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秋冬季高峰r=0.867,平均角α-=264.86°,可信区间为(234.28°,295.44°),即入院高峰日为11月23日,入院高峰期为10月23日至12月24日;春夏季高峰r=0.782,平均角α-=99.76°,可信区间为(59.62°,139.91°),即入院高峰日为6月9日,入院高峰期为4月29日至7月19日。不同年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入院时间均存在高峰日和高峰期,且高峰期无显著不同。结论本次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主要为西安市男性青壮年农民,患者入院时间呈双峰分布,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前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中以臀大肌止点作为导针定位参考标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8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形内固定治疗的40例股骨颈骨折,观察组24例以臀大肌止点为参考标识置入导针和空心钉,对照组16例以体表放置克氏针作为参考标识置入导针和空心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第1枚导针调整次数、X线透视次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第1枚导针调整次数与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2(8~4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5.6(12~20)周。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GardenⅣ型骨折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中以臀大肌止点为参考标识置入导针及空心钉定位精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导针调整次数与X线透视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 目的:评价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n=30)。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均接受预注量,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经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0%罗哌卡因10 mL,均留置导管。待镇痛效果明确后,全麻插管。术毕两组分别经髂筋膜间隙、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单次给药。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予补救镇痛(帕瑞昔布20-40 mg/次)。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帕瑞昔布补救剂量、麻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与结论:目测类比评分、额外追加的镇痛药量、Harris评分、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是下床时间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早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而且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两种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可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