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81.
脊髓内注射NT3重组腺病毒对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脊髓内注射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重组腺病毒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12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在立体定位仪上于脊髓腹角给予神经营养素3重组腺病毒(Adeno-NT3),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通过CTB逆标观察脊髓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再生的数目;通过尼氏染色计数并计算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百分率。结果 给予Adeno—NT3组与对照组相比,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再生数目和存活百分率明显增加,而且再生神经元增加的比例高于存活神经元。结论 Adeno-NT3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腰椎L1-4骨矿含量(L1-4BMC)、腰椎L1-4骨密度(L1-4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病例31例.应用DPX-IQ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L1-4BMC和L1-4BMD,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与L1-4BMC、L1-4BMD的关系.结果年龄、身高、体重、L1-4BMC、L1-4BMD的测定值分别为(17.56±2.01)岁、(168.52±8.59)cm、(56.13±12.72)kg、(52.16±12.17)g、(0.9711±0.1392)g/cm2.L1-4BMC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R=0.786,Radj2=0.575,P<0.0001),其中身高和体重是主要相关因素(R=0.747,Radj2=0.526,P<0.0001).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中仅体重因素进入L1-4BMD回归方程(R=0.657,Radj2=0.412,P<0.0001).结论身高和体重与L1-4BMC相关,体重与L1-4BMD相关.身高和体重为研究青少年AS早期骨量变化特点及客观评估AS相关性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闭合性四肢动脉伤33年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收治四肢动脉伤269例,其中闭合性动脉伤28例,占10.4%。本组病例均有合并伤,其中合并骨折的占64.3%,脱位14.3%,周围神经伤、伴行静脉伤、肌肉严重挫伤各占39.3%。50%病例伤...  相似文献   
84.
四肢周围神经鞘瘤40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分析40例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要点。方法:40例神经鞘瘤,其中臂丛神经5例,上肢神经21例,下肢神经14例,单发者38例,多发者2例(同一肢体2个肿瘤),8例肿块位于颈部及上臂近端者术前作MRI检查,证实5例的肿瘤起源于臂丛神经,2例为颈部肿瘤,1例为肺尖部肿瘤。33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C8神经根肿瘤因邻近胸膜顶及锁骨下动静脉,很难分离,故只能行肿瘤包膜内切除,6例曾在其它医院误将肿瘤与神经干一同切除,行神经修复术。结果:33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28年未见复发。1例包膜内切除者术后出现手内肌功能部队障碍,出院时已有大部分恢复,仍在随访中,结论:神经鞘瘤能够完整切除者疗效满意。对起源于神经根的肿瘤可行包膜内切除。  相似文献   
85.
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Δex3、Survivin-2B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Δex3、Survivin-2B mRNA在62例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Survivin-Δex3及Survivin-2B mRNA在脑胶质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7%、30.6%和17.7%,三者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无表达;Survivin和Survivin-Δex3 mRNA表达阳性率在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之间分别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0.01)和显著差异(P=0.010<0.05);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低恶性度和高恶性度脑胶质瘤之间以及脑胶质瘤不同病理级别间分别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2<0.01,P=0.004<0.01).结论 Survivin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Δex3、Survivin-2B也发挥一定作用;Survivin可作为脑胶质瘤生物治疗的一个良好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6.
应用BMP与FGF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联合应用成骨及成血管的生长,探索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BMP bFGF及单纯BMP复合去抗原异种松质骨,采用X线摄片及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种方法修复兔挠骨2cm缺损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BMP bFGF修复兔挠骨2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明显优于单纯BMP组的修复效果(P<0.01)。结论 联合应用BMP bFGF修复兔挠骨2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能成为修复缺损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补肾中药对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义勇  石印玉  詹红生  冯伟 《中国骨伤》2006,19(11):659-661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在大鼠成骨细胞(OB)中的表达,研究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补肾益精方、知柏地黄丸四种补肾中药对大鼠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促进骨形成的新机制。方法6月龄大鼠成骨细胞被分离,采用组织块翻转方法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矿化结节染色对成骨细胞加以鉴定。采用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结果RT-PCR结果表明,在大鼠成骨细胞中,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西药萌格旺上调VDR、Cbfα1mRNA表达;知柏地黄丸下调VDR、Cbfα1mRNA表达、补肾益精方对于VDR、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结论固本壮骨胶囊和金匮肾气丸上调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可促进骨形成;知柏地黄丸下调VDR、Cbfα1mRNA表达,有抑制或是降低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股骨近端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并不少见,其病变亦多种多样,术前术后均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文统计分析了我所1983年7月~1993年10月收治的49例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人,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本组病人采用病变刮除,50%氯化锌烧灼,皮质骨和/或松质骨植骨的方法治疗。不同的植骨方法对病变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皮质骨植骨有助于防止术后髋内翻和病理骨折的发生。对于病变累及股骨头的病人,其病变较大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用单纯病变刮除,50%氯化锌烧灼加植骨的方法难以奏效,需用更彻底的方法去除病变和功能重建,如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89.
运动对大鼠骨细胞凋亡及IGF-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运动对骨细胞凋亡以及IGF -1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3 0只 5月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8周。8周后处死动物 ,对血钙、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尿钙、尿肌苷进行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进行测定 ;应用原位凋亡法计数股骨髁部松质骨骨细胞凋亡指数 ;对股骨髁部进行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对表达强度进行评定。结果 :运动组大鼠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 ;血钙、尿钙 /尿肌苷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IGF -1阳性骨细胞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动抑制骨细胞凋亡同时促进骨组织局部细胞因子IGF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在骨科应用已有60年多年的历史,1951年Kiaer和1953年Haboush分别报道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用PMMA骨水泥以粘合骨与假体。但PMMA骨水泥直到1960年被Charnley在股骨头置换术中成功应用后才引起广泛的关注,并由此建立了PMMA骨水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