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对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将 9例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和正常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髌骨切除组的 7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另 2例病人仍有持续性疼痛。对照组病人的疼痛全部缓解。髌骨切除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是 78° ,术后为 90°。其中的 2例病人分别因为无菌性胫骨部件松动和感染而接受翻修术。对照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为 82° ,术后为 83°。对照组没有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 :尽管髌骨切除术后的TKA病人有多种并发症 ,但是这一手术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2.
胸椎骨肿瘤的手术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胸椎肿瘤前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重建技术策略及预后。方法: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81例胸椎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及范围行全椎体切除、次全椎体切除、全脊椎切除、次全脊椎切除,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对恶性或恶性倾向的肿瘤行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随访2~6年,4例神经症状无改善,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24个月局部复发,其中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6~48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术后疗效均较满意,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肿瘤的性质、切除方式和术后的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内固定有利于胸椎的重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23.
锁骨骨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锁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 ,虽然早在5千年前的古希腊和埃及的文献就有锁骨骨折的记载 ,但时至今日 ,锁骨骨折的许多看法仍存在争议。1 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及损伤机制锁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 5 % ,占肩胛带损伤的 44 %。Robinson回顾性分析 6年中所收治的 10 0 0例单纯锁骨骨折后发现 :在超过 13岁的病人中 ,新发锁骨骨折的发病率为 2 9/10 0 0 0 0人 /年 ,最常见于 13~ 2 0岁之间的男性 ,常为参与体育活动所导致的损伤。Nordqvist等报告的瑞典Malmo市 1987年锁骨骨折的频率和分布显示 :锁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 4% ,占所有…  相似文献   
24.
颈椎损伤的分类与治疗(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损伤的治疗颈椎损伤的治疗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专科治疗和康复等内容。任何环节的缺陷都将影响其恢复,甚至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功能丧失或危及生命。l现场救护现场救护是指在发生损伤的地点对伤员施行紧急救治和处理,并为向医院或专科医院运送作好准备。现场救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全及后续治疗的效果、颈椎损伤常合并脊髓损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因此,凡疑及颈椎损伤者在未明确排除之前均应按有此损伤处理。现场救护措施如下。1.l迅速将伤员撤离事故现场,避免重复损伤或…  相似文献   
25.
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血管的分类、穿支皮瓣的命名等相关名称还相当混乱。为了规范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邀请了部分从事穿支皮瓣研究的基础与临床专家,就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于2010年7月30日-8月2日在银川召开了穿支皮瓣研讨会,与会专家经热烈讨论达成了基本共识。钟世镇院士由于有其他会议未能与会,但他对"专家共识"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了修改补充。欢迎同道对"专家共识"提出商榷,在适当时间再召开穿支皮瓣研讨会,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6.
背景:软骨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切除方式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对软骨肉瘤不同切除方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软骨肉瘤性病变骨缺损的重建材料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采用切除治疗的8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均为软骨肉瘤。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9.8岁。发生于骨盆26例,脊柱19例,股骨19例,胫腓骨8例,肩部(包括肱骨)12例。治疗前均摄X射线片、磁共振成像或CT,并进行ECT检查,对软骨肉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切除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可能的软骨肉瘤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对于软骨肉瘤,不同的切除方式,切除后的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差异较大。初次切除采用界限外切除,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假体都是有效的重建材料,对于功能重建由于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自体骨移植因其来源有限及供体部位并发症受到限制,异体骨移植和人工假体是重建骨缺损的有效方法,现有软骨肉瘤切除后修复重建中,限于为数不多的临床病例报道尚难断定不同重建材料的优劣,是否需要重建,取决于缺损的位置及大小,重建方式决定于切除类型,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肉瘤类型和患者的要求是选择重建材料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 方法 对18只犬双侧髋关节行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观察股骨头血供与血液循环(FHCP)显示情况,与DSA对照评价CTA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MCFA、LCFA)、支持带动脉(RA)、头凹动脉(L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犬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MCFA、LCFA,尤其前者发出的RA。CTA准确显示了所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深动脉、骶正中动脉及其分支,显示MCFA、LCFA、RA的敏感度分别为94.44%(34/36)、88.89%(32/6)、3.03%(5/165),特异度均为100%。CTA未能显示LTA和FHCP,其评价RA、LTA和FHCP的能力明显低于DSA(P<0.001)。 结论 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8.
29.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83名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及髋部骨质疏松程度作放射学观察,井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减低(P<0.01),但完全性瘫痪患者与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参数与病程长短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脊髓损伤性骨质疏松与传统意义上的废用性骨质疏松有所不同,其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颈椎不同位置时Hoffmann征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时症状往往较轻,且临床表现多隐匿,尤其在早期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因此,寻找灵敏性较高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用于物理诊断,无疑具有重要价值。1991年Denno首先报道了动态Hofmann征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他发现颈椎处于中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