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胰腺上皮性肿瘤。本文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ICC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提高对ICC的诊断水平。方法:将49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进行分组:①非肝硬化组(N组)4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C组)9例,对两组MSCT征象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②乙肝阳性组(HbsAg+)24例,乙肝阴性组(HbsAg-)25例,对AFP、Ca-199、肝内胆管结石3指标进行比较。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检验水准ɑ=0.05。结果:N、C两组ICC的MSCT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之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HbsAg+组ICC 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bsAg-组9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HbsAg+组10例AFP指标阳性,HbsAg-组3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HbsAg+组7例Ca-199指标阳性、HbsAg-组15例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与非肝硬化下ICC在MSCT影像表现上无特殊,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常可有血清AFP的升高。只有熟悉ICC的影像表现,才能减少肝硬化背景ICC的误诊。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6例,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7例.结合病理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例FNH病灶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直径2~10 cm,平均3.5 cm.CT平扫呈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7例,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9例;平衡期及延迟期仍呈稍高密度5例,等密度11例;6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呈延时强化.10例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均呈明显强化,门脉及平衡期呈稍高或等信号,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强化.结论:典型的FNH影像学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呈高或等密度(信号)强化.延迟强化的裂隙样中央瘢痕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D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和碘图在肾脏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肾脏实性肿瘤增强CT影像资料,获得皮髓质交界期常规CT图像、VMI、碘图和VMI-碘图融合图,测量各组图像中肿瘤、肌肉和肾皮质的CT值、碘密度值(ID)和图像噪声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相对强化值(REV)和标准化碘密度(NID)。采用5分法分别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相比于常规图像,VMI图像噪声值更低,且CNR值更高(P均<0.001)。VMI-碘图融合图的主观评分最高。DL-SDCT定量参数REV及NID均可用于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结论 DL-SDCT的VMI、碘图及其融合图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有助于肾脏实性肿瘤的细节显示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其对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25例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96 w。经肝穿组织学检查行脂肪变分级,使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 -MRS)检测脂水比(LWR)以判断肝脂肪变变化。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问卷调查表调查生活习惯并予以量化。结果 25例CHB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脂肪变≥F1者16例(64.0%),被认为合并脂肪肝;治疗96 w末,21例(84.0%)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治疗前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BIL、ALT、体质指数、腰臀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根据治疗前后LWR变化,发现治疗后脂肪变变重者8例,未变者13例,改善者4例,而脂肪肝改善患者治疗后腰臀比显著下降(P<0.05);对生活习惯得分分析发现,每日主食量对脂肪肝的影响比较大(P<0.05),即每日主食量大者会加重脂肪肝。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未能改善CHB合并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而这些患者在抗病毒的同时控制主食,降低腰臀比或许能减轻肝脂肪变程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腹腔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肝癌腹腔转移患者的超声表现、手术所见及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等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腹腔转移21例,漏诊7例。16例腹腔转移患者表现为腹腔内孤立或散在多发结节,余5例表现为腹腔内巨大实性结节。单发结节11例,多发结节10例,CDFI探及17例患者结节内有血流信号。结论结合肝癌原发病灶的情况和AFP、糖类抗原19-9血清学资料,对于高度可疑发生腹腔转移的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全面扫查,重点扫查中上腹网膜区;对于腹腔内肠气干扰明显的患者可结合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9.
人工气胸在CT引导下纵隔病灶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在CT引导下纵隔病灶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纵隔占位患者行CT引导下经胸膜腔路径纵隔病灶穿刺,其中19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芯)活检,2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1例接受纵隔脓肿抽吸。采用22G小儿腰穿针制造人工气胸,调整患者体位,使穿刺针道尽可能位于胸腔内相对高位。注入足量气体,压缩穿刺路径上的肺组织,再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或治疗完成后,抽出等量气体。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制造人工气胸,顺利完成活检及治疗。术中1例患者发现胸膜粘连,但仍完成活检。术后未发现大出血、需引流的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气胸为CT引导下纵隔病灶穿刺提供了经胸膜腔路径,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读片窗     
患者 男,38岁.反复腰痛6个月余,伴臀部、左下肢麻木7天.体检:左下肢感觉减退,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