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2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7篇
  2篇
中国医学   106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配伍环境对天麻在复方中祛风通络功效的影响。方法对所收集的历代1159首含天麻方剂中,与天麻配伍具有祛风通络功效的400首方剂的药物进行归纳。结果配伍频次前10位由高到低的药物分别是:防风(38.75%)、川芎(38.00%)、羌活(28.75%)、当归(27.25%)、川乌(20.75%)、桂(桂心、桂枝)(19.00%)、附子(18.00%)、全蝎(17.25%)、牛膝(17.00%)、白附子(16.25%)。结论通过与相应的药物配伍,天麻祛风通络的作用在复方中表达为祛风散邪、祛风宣痹、祛风化痰及祛风解毒。目的探讨配伍环境对天麻在复方中祛风通络功效的影响。方法对所收集的历代1159首含天麻方剂中,与天麻配伍具有祛风通络功效的400首方剂的药物进行归纳。结果配伍频次前10位由高到低的药物分别是:防风(38.75%)、川芎(38.00%)、羌活(28.75%)、当归(27.25%)、川乌(20.75%)、桂(桂心、桂枝)(19.00%)、附子(18.00%)、全蝎(17.25%)、牛膝(17.00%)、白附子(16.25%)。结论通过与相应的药物配伍,天麻祛风通络的作用在复方中表达为祛风散邪、祛风宣痹、祛风化痰及祛风解毒。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除湿通痹方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率及足关节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次/d,第5天灌胃1.5h后予尿酸钠晶体注射局部关节腔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观察该方对大鼠足关节肿胀率的影响;注射尿酸钠24h后,处死大鼠并应用RT-PCR,检测对关节滑膜细胞因子TNF-α 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除湿通痹方可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 mRNA 和 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结论除湿通痹方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TNF-α和IL-1β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昆明市中医医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阴阳两虚证主证中,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与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虚质、湿热质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质是阴阳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阴阳两虚证主证中,阳虚质、湿热质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质是阴阳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脓毒症属中医学"伤寒""外感热病""温毒"等范畴,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中医治病求本,善于抓住病因病机,综合论治,效果颇佳。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脓毒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做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脓毒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RF、ESR、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A患者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对RA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76.
对中药的本草考证,是推动经典名方开发与上市的前期工作。查阅现代文献发现,近年对桃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理成分、药代动力学、医案等方面,鲜有从古籍文献出发对桃仁的基原、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考证发现,桃仁的常用名有"桃仁""桃核仁",产地较广;从品种而言,桃仁的植物来源古今变化不大,清代以前,桃仁的植物来源为山桃或毛桃的种子,近代以来桃或山桃的种子成为主流,不同著作关于桃仁植物来源的拉丁学名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桃Amygdalus persica,山桃A. davidiana拉丁学名较为合理。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桃仁润燥,宜去皮、尖,炒黄。桃核承气汤和桃红四物汤原方中桃仁的炮制方法应当皆为"去皮、尖,炒黄",身痛逐瘀汤中桃仁的炮制方法则应为"连皮、尖,生用"。桃仁主治闭经、瘕邪、小虫、胸痹、咳喘、便秘等多个病证,血虚者、血燥者、孕妇等群体慎用或勿用。现代临床应用仅是对古籍记载的部分继承,提示桃仁还有许多功效可供考证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扩大临床应用。古籍关于桃仁的性味归经、品质评定与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容较一致。因桃仁外观与杏仁相似,尤以粉碎后难以区分,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予以鉴别,建议医疗机构采购桃仁时尽量采购未经粉碎的桃仁,药房根据临床需求再进行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自制简易尿瓶与常规便盆对骨伤科卧床患者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骨伤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家属和陪护均由责任护士对简易尿瓶制作使用方法或常规便盆使用方法进行宣教和指导,由责任组长进行强化和监督,监测和记录掌握情况、漏尿次数、患者疼痛情况、皮肤情况、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有效使用率、患者疼痛情况、皮肤情况、满意度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制尿瓶比便盆适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使用方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深受患者的欢迎,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好评和认可,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人体微量元素(铜、铁、锌)与中医辨证血虚证、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中医确诊为血虚证和气虚证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全血,用全血七元素分析仪检测人体全血微量元素铜、铁、锌的水平。结果血虚证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铁、锌均较对照组低(P<0.05);气虚证患者铁、铜、锌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患者铜、铁水平均较血虚证高(P<0.05),血虚证与气虚证患者全血中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铜比值,气虚证组<血虚证组<对照组;铜/铁比值,气虚证组>血虚证组>对照组;锌/铁比值,血虚证组>气虚证组>对照组。结论血虚证和气虚证患者全血中微量元素铁、锌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气虚证患者铜较对照组增高,血虚证患者铜较对照组降低,其规律可循,对于血虚证和气虚证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骨,1例病变位于肩胛骨。结论: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发病率较低,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一定的特征可循,在排除常见肿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