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在髋关节软组织张力的平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调节软组织平衡的主要手段。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1/2005-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随访资料均完整,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随访时间16 ̄29个月,平均23.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使用Zweymüller双锥形螺旋臼及SL-PLUS矩形直柄(颈干角135°,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均为28mm)。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拍摄双髋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偏心距与髋外展肌力臂具有正相关性(r=0.523,P<0.001)。②髋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与股骨偏心距均存在明显回归相关关系(r=0.419,0.326,P<0.001)。③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对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χ2=4.62,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与髋外展肌的力臂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功能改善及稳定性增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观察尼古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含量的尼古丁硫酸盐作用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1,3,5,7d时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于3周时测定细胞生长数及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结果:尼古丁硫酸盐含量0.05g/L第7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20.26,0.1g/L第5天时为18.46,0.2及0.4g/L第3天时分别为20.27和19.06,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差异开始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尼古丁含量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3周后测定的细胞数及CFU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尼古丁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表现出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而对细胞生长形态以及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57例,其中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30例(A组),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27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予固定.术后采用腕关节各项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及DASH量表评估腕关节功能,通过与健侧对比判断是否存在下尺桡关节不稳.结果 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各组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均未出现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不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聚乙烯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培养.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帕米磷酸钠(10 mg/L);D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5 mg/L);E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10 mg/L);F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20 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TNF-α含量B组高于A组(P〈0.01);C、D、E、F组分别低于B组(P〈0.01);C组与D、E、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低于D组(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E、F组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在体外聚乙烯微粒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均可有效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的效果相似.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由磨损微粒介导的TNF-α的高表达,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35.
背景:临床中多发现以非臀肌挛缩症就诊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靠近髂骨翼处存在纵行致密线影,经仔细体格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臀肌挛缩症.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其中45例以臀大肌挛缩为主,5例以臀中肌挛缩为主.并以1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作对照.结果与结论:臀肌挛缩组42例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位于髂骨翼部骶髂关节水平.对照组仅3例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臀肌挛缩组骶髂关节旁致密线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 0.01);以臀中肌挛缩组中有4例表现为骨盆倾斜,仅1例可见髂骨致密线;而臀大肌挛缩组中有40例可见髂骨致密线,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致密线的形成系臀大肌挛缩所致,而与臀中肌挛缩无关.提示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致密线是影像学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有价值征象.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软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腺病毒载体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诱导靶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3在徐州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方法:兔麻醉后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1×104/cm2接种,达70%融合时分为3组:Ad-TGFβ1转染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刚解冻的Ad-TGFβ1液30μL,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Ad-GFP对照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Ad-GFP腺病毒,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空白对照组采用H-DMEM完全培养基,不外加任何试剂或药品。②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d检测细胞内蛋白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Ad-TGFβ1转染后7d,集落中的细胞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均一性好,呈长梭形,紧密排列似漩涡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密度明显增高。②转染后细胞内蛋白多糖的检测:Ad-TGFβ1转染后14d胞浆呈紫蓝色,异染性明显,胞核清晰,可见核仁。转染后28d细胞明显老化,但胞浆中仍可见紫蓝色异染。其余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异染性。③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Ad-TGFβ1转染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呈强阳性表达,其余两组几乎检测不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④转染后细胞内Ⅱ型胶原的表达:Ad-TGFβ1转染后7d胞浆中Ⅱ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转染后14,21d呈强阳性表达,转染后28d表达有所降低。其余两组几乎不表达Ⅱ型胶原。结论:经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是获得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伸肌装置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回顾自2004年1月~2006年5月施行的5例利用半腱股薄肌腱重建伸肌装置的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观察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自主仲屈膝关节至功能位。结论半腱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伸肌装置,取材简单,肌腱强度大,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8.
β-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联合甘露醇静脉输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治疗组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20 mg,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静脉输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每日1次,5天为1疗程;甘露醇使用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6%V8.81.48%,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9.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联合前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5月,行改良Wiltse入路联合前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其中胸椎5例,胸腰段7例,腰椎2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结核临床治愈且无复发,椎体间融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在抗结核基础上1期行后路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