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交通、劳动和运动意外事故中常见的创伤类型,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脊髓损伤难以治疗的关键是继发性损伤,所以如何治疗继发性损伤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重点。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或者药物缓解脊髓损伤引起的继发性损伤。随着对生物机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一些药物或者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脊髓损伤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这将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视野和希望。本文就脊髓损伤病理生理,以及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治疗脊髓损伤新的药物及手段做综述。  相似文献   
3.
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针对现阶段急诊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将以医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贯穿于急诊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全过程,总结取得的成绩。此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急诊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科研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为急诊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斜立试验,根据斜立试验结果筛选出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31例患者,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3次/d,2周后对其中24例患者再次进行临床斜立试验。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87.5%,治疗前后斜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初步认为盐酸米多君对脊髓损伤患者具有提高直立位血压和脑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作用,但需注意服药剂量的个体化及副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8例3 ~13岁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临床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2 ~ 90天,外固定拆除时间在60~105天,平均90天;肩关节活动优良率94.4%.结论 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牢靠,便于肩关节功能锻炼,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8.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的实验研究方法。方法利用β1转化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Ad—TGFβ1)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转染后的Ⅱ型胶原表达。结果细胞转染后Ⅱ型胶原在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检测下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Ad—TGFβI转染兔骨髓MSCs可使其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9岁。因“摔伤后躯体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6h”入院。患者于6h前,采石时从山上摔下,致胸部以下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胸闷。呼吸困难。无昏迷、恶心、呕吐,送往当地医院简单处理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BP50/30mmHg,神志淡漠,头部、胸背部、四肢多处皮肤挫裂伤,右侧胸廓塌陷,扪之有骨擦感,伴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腹部平坦,腹软,叩呈鼓音。在T6-T7水平棘突出现阶梯样畸形伴压痛。神经学检查示双侧剑突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第1组24例患者无OH症状,能完成全部的测试;第2组21例患者均出现OH症状,18例因不能耐受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而完成部分试验,3例完成全部试验。统计表明,无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位的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平卧位与斜立30°的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斜立60°、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30°的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斜立各角度间的CB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斜立30°时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而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①脊髓损伤后早期,斜立30°15min不影响CBF速度,不出现OH症状;②血压下降并不是引起OH出现症状的直接原因,CBF速度下降是引起OH症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