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1797篇
内科学   102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3011篇
预防医学   457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655篇
  162篇
中国医学   322篇
肿瘤学   2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977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减少术中出血,一些四肢部位的手术经常通过患肢捆扎气囊止血带来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但经常由于气囊止血带充气后变得坚硬及长时间挤压局部皮肤而使手术结束后此处皮肤有较深压痕或皮肤挤伤出现小水泡等,易增加感染机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4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 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4 2例子宫内膜癌及 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16mRNA及P16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③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mRNA及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9.0 5 %和 5 9.5 2 % ,显著低于正常组织 (χ2 =6 .0 15、8.6 2 5 ,P <0 .0 5 )。p16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χ2 =0 .10 0、0 .2 94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χ2 =3.95 4、6 .873,P <0 .0 5 )。④结论 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例1,女,26岁.因停经37周,恶心、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4 d,全身黄染3 d入院.查体:T 37.0 ℃,P 86 min-1,R 23 min-1,BP 18/10 kPa,神志清,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头颅(-),颈部无抵抗感,心肺(-),肝脾未触及,肝区无明显叩击痛,腹部膨隆.  相似文献   
44.
介绍新型全身立体放射治疗设备---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CYBERKNIFE)的设备结构,技术特点及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介绍国产MZ.WSWL-V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主要原理及几种常见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76岁,平均52岁。结果 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aNxMo 1例,pT1bNoMo3例。病理分级:G1 3例,G2 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阳性,Vimentin(波型蛋白)阴性,Hale胶体铁阳性。随访4个月至8年,平均4年。4例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帮助,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7.
TNF-β+25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恶液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25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病人癌性恶液质的关系.方法 105例营养不良胃癌病人,按照近6个月体质量的减轻率分成3组:A组,0~5%;B组,6%~10%;C组,〉10%.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检测胃癌病人及110例正常志愿者TNF-β+252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TNF-β+252A(TNFB2)出现的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胃癌病人中,TNFB2出现的频率在A、B、C各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恶液质病人TNFB2出现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NF-β+25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恶液质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经扩大的鞍隔孔向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比较少见,我们曾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董蒨 《山东医药》2006,46(18):89
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发病后患者常首先就诊于小于内科,但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此类疾病在内科反复鉴别诊断和激素保守治疗过程中常延误了手术时机,因此处理比较棘手。导致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几种:①感染性疾病:包括败血症(如各型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肝炎(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以及弓形体、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②遗传代谢异常: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如遗传性高酪氨酸血症等),脂质代谢异常(如W o lm an病等),糖代谢异常(如半乳糖血…  相似文献   
50.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娥  王言奎 《山东医药》2003,43(36):31-32
切口裂开是剖腹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延长病程及患者住院时间,而且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严重者可使病情恶化。为了更好地防治腹部切口裂开,本文对101例腹部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