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正常个体和100例T2DM患者的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TCF7L2的多态性位点rs290487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1,P〉0.05);基因型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8,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与CC基因型比较,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CT和TT)并没有改变患T2DM的风险,该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济南地区人群的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可能与T2DM无关  相似文献   
22.
先证者(Ⅲ6)男,16岁,汉族。因两个姐姐均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前来体检。查体:身高170cm,体重54kg,血压110/70mmHg。面容无特殊,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视力、听力均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8.03mmol/L(正常3.9~5.6mmol/L),0.5h8.18mmol/L,1h12.36mmol/L,2h15.22mmol/L,3h17.64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5.32mU/L(正常3~17mU/L),0.5h6.25mU/L,1h19·04mU/L,2h19.88mU/L,3h14.05mU/L;肝肾功能、血脂未见异常;胰岛自身抗体:ICA阴性,谷氨脱羧酶抗体阴性;尿常规:尿糖(+/-),酮体阴性,…  相似文献   
23.
李玉璞  季虹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07-1809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是由多种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效。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组织过度表达PTHrP,尤其是乳腺癌。PTHrP作为重要的破骨细胞活性介导因子之一,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在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PTHrP还与骨的微环境共同调控乳腺癌骨转移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4.
空腹血糖受损、血脂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爱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81-1883
本文综述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发生率,其在不同性别、地区、种族间的分布特点。IFG伴随着脂代谢紊乱,且脂代谢紊乱早于糖代谢紊乱。由糖耐量减低(IGT)演变为2型糖尿病(T2DM)的过程中,除有前期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外,长期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β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β细胞凋亡增加和功能下降。分析脂质代谢及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并进行干预,对早期逆转β细胞功能的损伤,预防T2DM和由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与血管内皮脂质沉积有关的心、眼、肾、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王亚超  郭振奎  荣海钦 《临床荟萃》2013,(6):640-642,645
目的探讨早发糖尿病合并肝囊肿家系临床表型与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1β基因突变的关系,以明确糖尿病合并肝囊肿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5亚型的关系。方法采集9例早发糖尿病合并肝囊肿家系先证者及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HNF1β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分析,如先证者发现突变,则进一步对其家属进行研究。结果 9例先证者均未发现HNF1β基因编码区突变,但发现6种非编码区多态性,分别为:IVS7-115G>A,IVS8+102G>A,IVS8+155delA,IVS9-22T>C,+99A>C,+100G>A。其中+99A>C仅见于一个先证者及其子,在对照组没有发现;余5种多肽变异同时出现在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该9个早发糖尿病合并肝囊肿家系不是MODY5家系。HNF1β基因下游调控序列+99A>C变异可能与早发糖尿病合并肝囊肿相关。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糖、脂、蛋白质和水电解质紊乱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分为4类,即1型、2型、妊娠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5%.随着工业化发展,糖尿病发病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大鼠在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的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雄、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所有大鼠每周固定时间测血糖和体重.观察24周后,心脏穿刺取血,测定空腹血糖 (FPG)、血清胰岛素 (FINS)、HbA1c、甘油三脂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结果 单纯高糖高脂饮食喂养,雄、雌性大鼠血糖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STZ注射后,雄性大鼠血糖升高并逐渐平稳,而雌性需两次STZ注射,模型才比较稳定.实验结束时,雄、雌性糖尿病大鼠FPG、FINS、HOMA-IR以及TG、TC、LDL-C均显著升高,说明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结论 高糖高脂饲料加一次性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雄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而同等剂量,雌性模型需两次STZ.雄、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特点.造模成功率及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性大鼠较雌性大鼠成模率高,稳定性好,且耗时更短.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增殖的影响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常规培养的RMCs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组)、甘露醇组(5.6 mmol/L葡萄糖+24.4 mmol/L甘露醇)、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组)、高糖+中药复方组(30 mmol/L葡萄糖+0.65 mg/mL中药复方).培养48 h,采用4-甲偶氮唑蓝(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析健脾益肾、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对高糖刺激下RMCs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7 mRNA的表达.结果 高糖组RMCs增生及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明显,BMP-7 mRNA的表达更明显下降,高糖+中药复方组较高糖组RMCs增生及TGF-β1的表达明显下降,BMP-7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健脾益肾、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能够抑制高糖刺激下的RMCs增殖及TGF-β1的表达,并上调BMP-7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氯化镉(CdCl2)对大鼠胰岛瘤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同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和参与因素.方法 ①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标志蛋白及自噬调节相关蛋白;②以RNA干扰(RNAi)手段沉默INS-1细胞自噬必需基因即自噬相关基因7(Atg7),以检测CdC12所诱导的细胞自噬对凋亡的影响;③以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DCFH-DA)染色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并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CdC12联合处理INS-1细胞,以确定ROS是否参与CdCl2所诱导的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结果 CdCl2通过刺激ROS的产生进而诱导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CdCl2所诱导的INS-1细胞自噬为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依赖途径,且可能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结论 CdCl2可能通过刺激活性氧的增加而诱导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且自噬是凋亡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益气补肾中药复方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RMCs为研究对象,用高糖和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RMCs,分别作用24、48 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RMCs的增殖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FN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N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24 h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升高(P<0.01, P<0.01);FN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 24 h时各浓度中药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各浓度中药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降(P<0.01, P<0.01)。结论 高糖能够刺激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中药处理24 h对高糖刺激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不明显,中药处理48 h能够逆转高糖刺激下RMCs的增殖及降低FN 蛋白及mRNA 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