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17篇
  6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3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智能分布式药品柜管控系统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完善智能分布式药品柜管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流程并比较使用前后的工作模式及数据。结果:智能分布式药品柜管控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后,实现了药品补充、取药、盘点、监控等信息化的管理。与使用前比较,智能分布式药品柜管控系统的应用降低了库存误差率(P<0.05),提高了账物相符率(P<0.05),节约了盘点时间(P<0.01)。结论:智能分布式药品柜管控系统确保了药品的存储安全,降低了用药错误,明确了责任分工,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病区的药品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9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激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激素使用现状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问题。方法:提取病例信息,结合临床实际,对99例患儿的激素品种选择、初始日剂量、初始使用时间、激素的减量情况共4项指标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99例患儿初始激素品种选择一致,初始使用剂量、初始给药时间、激素减量后的品种选择、减量幅度以及每次减量后的使用时间均不统一。结论:目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激素的应用现状混乱,缺乏统一循证指导,对提出的问题假设拟进行后续分阶段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优化100 kV儿童腹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55例患儿行100 kV低剂量腹部CTA,分别采用MBIR、100% ASIR、80% ASIR、60% ASIR、40% ASIR及滤过反向投影(FBP)算法重建为6组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噪声、大动脉(LA)及小动脉(SA)显示能力;对比各级动脉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图像噪声主观评分及LA评分以MBIR图像最高,ASIR次之,FBP图像质量最差;SA评分以MBIR图像最佳,FBP次之;随权重提升,ASIR图像评分逐渐降低,100% ASIR最低(P均<0.05)。MBIR图像SD最低,其SNR及CNR明显高于其他图像(P均<0.05)。结论 MBIR可明显提高儿童低剂量CTA图像质量,100% ASIR仅可提高图像显示LA能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赛沛Xpert Xpress Flu/RSV Assay(后简称Xpert)在儿童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拭子,所有样本均采用Xpert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不一致结果样本使用第三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比较Xpert和测序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研究共分析388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的Xpert和测序法方法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对FluA、FluB和RSV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率,分别为:FluA 93.81%(364/388)、FluB 94.85%(368/388)和RSV 91.75%(356/388)。Xpert检测FluA、FluB和RSV相比测序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99.21%(125/126)vs.92.86%(117/126)、100.00%(109/109)vs.84.40%(92/109)和100.00%(52/52)vs.40.38%(21/52)。Xpert检测FluA、FluB和RSV的特异度均低于测序方法,95.42%(250/262)vs.99.24%(260/262)、99.28%(277/279)vs.99.64%(278/279)和99.70%(335/336)vs.100.00%(336/336)。Xpert检测FluA、FluB和RSV的阳性预测值均低于测序方法,分别为91.30%(126/138)vs.98.33%(118/120)、98.18%(108/110)vs.98.92%(92/93)和98.11%(52/53)vs.100.00%(21/21)。Xpert检测FluA、FluB和RSV的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测序方法,99.60%(251/252)vs.96.67%(261/270)、99.64%(279/280)vs.94.27%(280/297)和100.00%(337/337)vs.91.60%(338/369)。结论赛沛Xpert Xpress Flu/RSV Assay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可以适用于儿童检测流感病毒和RSV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的方法对原发性单症状夜间遗尿症(PMNE)儿童的脑功能网络成分间连接进行研究。方法:采集35例PMNE儿童和25例健康儿童脑功能磁共振图像,通过ICA获得每个被试的脑功能网络成分,然后计算每个被试脑功能网络成分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比较PMNE儿童与健康对照组的强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MNE患者的右侧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模式网络、左侧执行控制网络均存在功能连接异常(FDR, P<0.05)。结论:PMNE儿童存在脑功能网络成分间的连接异常,这可能为理解PMNE儿童的病理机制提供一些新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第二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2)技术是否可以提升高心率儿童冠状动脉的形态分辨能力。方法:对53例心率≥75次/min患儿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年龄平均(17.5±18.7)个月,平均体质量(10.68±5.13) kg,扫描电压80、100 kV,采用智能心电门控技术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将原始数据分别重建为3组图像:A组为常规图像;B组为采用SSF1技术的重建图像;C组为采用SSF2技术的重建图像。对3组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评分及可诊断率进行评估。结果:53例共评价534个冠状动脉节段。B组与C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起源和冠状动脉评分及可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回旋支(LCX)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X可诊断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左前降支、LCX和冠状动脉起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14、0.43)。结论:采用SSF2技术可进一步改善高心率患儿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培养血源性成纤维细胞(FB)并探讨其与肺炎儿童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岁初步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显微镜下对贴壁细胞进行动态学观察,将2~4周内镜下出现FB样细胞的归为FB组,其余为非FB组;采用RNA测序技术对FB样细胞进行表达谱鉴定.调取患儿病案信息并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CT)等指标,采用x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共贴壁培养330例患儿PBMC,最终纳入202例肺炎儿童进行FB相关临床特征的分析,包括32例FB组患儿及170例非FB组患儿.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红细胞(RBC)绝对值与FB的出现负相关,紫绀、喘鸣音、淋巴细胞(Lymph)绝对值、病毒感染及入院CT显示磨玻璃影与其正相关(均P<0.05).其中,年龄的组间统计学差异最为显著(P<0.001):FB患儿中位年龄为1.0(2.2)岁,非FB患儿3.3(4.0)岁.将非FB组与FB组进行年龄匹配后,进一步明确病毒感染(尤其RSV感染)、喘鸣音、呼吸衰竭是除年龄外血源性FB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小年龄、存在病毒感染、喘鸣音、呼吸衰竭是与血源性FB相关的临床特征,提示特定发育阶段儿童的循环血中存在相对较多的FB前体细胞,并且特定炎症微环境或感染阶段可能调控此细胞的产生、分化和增殖.在肺部感染时,这群细胞是否及如何被募集至病灶并参与组织修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多由分娩过程中牵拉性损伤所致,延误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成人臂丛神经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刚刚开始起步,笔者通过文献学习及结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经验,对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儿童应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判定临床疗效,分析用药安全性,总结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9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5.2%。39例患儿中痊愈6例(15.4 %),显效29例(74.4 %),无效2例(5.1%),自动出院2例(5.1 %),有效率为89.8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皮肤、关节、心律和胃肠道功能等,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生与莫西沙星相关的短期药物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莫西沙星治疗有效性高,预后改善,短期观察并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短期使用是安全的。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为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工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0.
胡利华  向莉  赵立波  王晓玲 《安徽医药》2020,24(11):2306-2309
目的探讨药师进行儿童哮喘药物治疗管理(MTM)的内容和要点,为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儿童哮喘临床用药的特点,结合药师进行 MTM服务的工作实践,就药师开展哮喘儿童 MTM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接受哮喘 MTM服务的病儿为医生转诊, MTM服务应分信息收集、分析评估、计划制定、计划执行、跟踪随访五步开展。信息收集中应收集哮喘相关的特异性信息;从适应证、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四个方面评估病儿的药物治疗情况;计划制定可能涉及哮喘急性发作的预防与处理、哮喘控制治疗、用药技术,以及运动诱发哮喘的预防与处理、抗菌药应用、过敏性哮喘季节性治疗、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哮喘用药、过敏原的环境控制、特异性免疫治疗九方面相关内容。结论药师应结合儿童哮喘疾病及病儿自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 MTM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