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盆腔肿瘤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 盆腔肿瘤患者1例,应用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技术(MSCTA),以层厚0.50mm进行腰骶椎薄层平扫,得到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盆腔肿瘤、供血血管、骨骼等进行半自动分割,以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成功建立盆腔肿瘤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数字可视化模型.结论 结合应用MSCTA二维图像与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建立的骶骨、盆腔肿瘤及其供血动脉等模型,既能够显示盆腔血管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可显示盆腔肿瘤的大小、位置、性质、供血动脉及其骶骨破坏情况,有助于术前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后不同扭矩对邻近上节段椎间盘内压、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具猪腰椎,随机分成2组,比较融合(L4/5)前、后两种状态下三种不同扭矩加载邻近上节段(L3/4)椎间盘内压、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差异。 结果 融合后随着扭矩的增加椎间盘内压增加,扭矩越大椎间盘内压变化越明显(P=0.023); 非融合组及融合组伴随着扭矩的增加关节突关节压力逐渐增加, 扭矩越大关节突关节压力越大。融合组较非融合组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明显(P=0.046)。 结论 腰椎融合后, 随着扭矩的增加邻近上节段腰椎间盘内压呈增高趋势; 关节突关节压力随着扭矩的增加关节突压力而增加。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L3~5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XLIF/OLIF手术中的生物力学属性。 方法 建立正常人L3~5有限元模型,模拟XLIF/OLIF手术过程分别装配子弹头cage和新型解剖型cage,并对模型进行赋值得到最终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400 N 的轴向压缩及8 Nm 力矩的预载荷,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分析两种cage的最大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两组L4-L5椎体活动度。 结果 在6种不同工况下,子弹头cage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4.83、79.17、71.31、114.96、76.85、78.77 MPa,解剖型cage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6.91、61.78、35.82、52.28、31.76、32.45 MPa,解剖型cage比子弹头cage的应力分布要小且分散;两组L4-L5椎体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活动度,且解剖型cage组活动度要小于子弹头cage组。 结论 在腰椎XLIF/OLIF微创手术中应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可以降低最大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减少椎体活动度,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因椎弓根置钉位置不佳所致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患者的58枚椎弓根钉进行术后CT扫描,分析其螺钉位置不佳的原因。【结果】112例患者中共有14枚螺钉位置不佳,挤压神经。均为最上位螺钉穿破椎弓根骨壁,其中9例穿破内侧壁,3例挤爆椎弓根,2例穿破下壁,并均造成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对严重挤压神经根的螺钉拔出、重新置钉等再次处理,症状绝大部分逐渐消失。【结论】腰椎手术减压范围局限及腰椎先天畸形、退变等导致椎弓根局部解剖变异是置钉位置不佳的主要原因,全面掌握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注意个体化置钉,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85-1789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应力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传统钛网融合器以及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六种工况下施加73.6 N的预载荷,1.5 Nm的附加运动力矩,观察并分析融合器自身、钛板及融合器与上下终板接触面的Von-Mises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椎体位移情况。[结果]与传统钛网相比,在六种工况下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自身最大应力减少了84%~98%,C6上终板的最大应力减少了29%~83%,C4下终板的最大应力减少了8%~55%。在大部分工况下,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组的钛板最大应力值较传统钛网融合器组低。在大部分工况下,两种钛网融合器组的终板应力最大值均位于上终板后缘,但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的终板后缘最大应力值要小于传统钛网。[结论]与传统钛网融合器比较,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具有较强的即刻稳定性,能减少应力集中,减少钛板的应力遮挡,显著降低上下终板的最大应力,更好的预防融合器下沉。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8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本院自行研制的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伤椎植骨术。比较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面积比。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2.50min,平均失血量为18.39mL,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46±1.14)分,术后1周2~4分,平均为(2.71±0.76)分,末次随访0~2分,平均(0.68±0.72)分。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由术前的平均37.08%±6.14%减少至7.61%±1.82%,末次随访为8.28%±1.95%;伤椎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平均29.43%±5.73%减少至17.79%±6.77%,末次随访为9.56%±4.17%.术后随访患者椎管面积持续恢复,椎体高度有所丢失但较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初步临床疗效满意,通过严格把握适应症,慎重选择患者,该术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362-1366
[目的]探讨钛网骶管重建术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骶管囊肿患者62例,其中并行钛网骶管重建术32例(重建组),单纯囊肿切除术30例(单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大于单纯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单纯组。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对比:VAS评分重建组低于单纯组,JOA评分重建组高于单纯组。以上所有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有效,钛网骶管重建可以增强临床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该手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参与式教学法对医学留学生骨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实验组,50人)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48人)对医学留学生进行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研究,并以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笔试成绩分别为(31.25±4.84)分和(30.97±5.65)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的临床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47.62±3.41)分和(78.82±4.3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32±4.62)分和(76.29±5.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问卷调查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留学生在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学习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
正脊柱螺钉置入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外伤修复、脊柱融合、脊柱矫形等手术中。徒手置钉仍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螺钉置入技术,但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颈椎以及脊柱畸形手术~([1-5]),螺钉的误置以及误置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3,6])仍然困扰着术者~([7-9])。虽然以CT导航为代表的导航系统可以给置钉带来较大的帮助~([10]),但因其设备昂贵,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有一定困难,且操作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0.
胸腰椎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因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导致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收治各类胸腰椎骨折共4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