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脊柱侧凸治疗中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方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2.
<正>腰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包括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1、2])。其中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既非常常见,又容易导致新的临床症状产生,且较远端相邻节段发生更早、更明显~([3、4])。目前研究认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是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建立男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方法14月老龄雄性大鼠去势4个月后,取股骨和L3椎体,单光子吸收测量(SPA)法和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技术分别检测骨量,并分别进行3点弯曲实验和纵向压缩实验,对侧股骨测量其水平面几何学改变。结果假手术组和去势组股骨骨密度分别为(0.406±0.010),(0.389±0.08)g/cm2;股骨强度极限分别为(135.1±36.3),(102.1±18.5)MPa;弹性模量分别为(3.24±1.36),(1.91±0.47)GPa。L3骨矿含量分别为(82.3±11.5),(51.9±8.7)mg/cm2,强度极限分别为(20.4±8.2),(13.2±3.2)MPa。去势组大鼠股骨骨量减少4.2%(P<0.001),股骨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分别减少24%和41%(P<0.05)。椎体骨量减少36.9%(P<0.001),强度极限降低37%(P<0.05),但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老龄雄性大鼠去势后造成皮质骨和骨松质骨量生物力学改变,这种改变以皮质骨更为明显,可以作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对促进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延伸服务筛选表,筛选髋部骨折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落实康复训练计划、管理康复环境、心理护理和提高照顾者照护能力的出院延伸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发供普通病区临床护士使用的双维度护理信息化看板,解决手工标识患者重要信息不便和跨空间沟通问题,为护士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显示方式和沟通渠道。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法、文献查询法、专家会议法对双维度护理信息化看板进行信息项确认,从医院信息平台自动获取数据并进行解析、分类、呈现,在全院普通病区应用看板,通过访谈护士,评价看板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信息化看板从双维度(全病区和单患者)抽取关键信息,共4大类62项,即患者资料15项、护理评估37项、护理任务9项、备注信息1项,实现了数据的直接读取和实时更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给护理人员带来正性心理感受。结论 双维度护理信息化看板实现信息传递自动化和资源共享,改变固有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6.
特发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障碍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肺功能参数的差异性。方法:术前检测214例脊柱侧凸患者的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计算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预%),其中IS 141洌(IS组),CS73例(CS组),将肺功能指标与Cobb角进行相关分析。依据主弯顶椎所在位置分为胸段及非胸段侧凸两组,胸段侧凸依据Cobb角大小分为:Cobb角〈600(A组)、60&#176;≤Cobb角〈90&#176;(B组)、Cobb角≥90&#176;(C组)3组。分析胸段及非胸段IS、CS患者术前肺功能参数的差异.同时比较年龄≤10岁的IS、CS患者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脊柱侧凸患者VC、FVC、FEV1、MMEF及MVV的实/预%与Cobb角呈显著性负相关(r=-0.40--0.55)。在胸段侧凸患者中,CS组的FEV1实/预%为64.2%,明显低于IS组患者的80.0%(P〈0.05);不同Cobb角CS组患者的VC、FVC、FEV1、MVV实/预%值都较相应Cobb角的IS组患者低(P〈0.05)。非胸段侧凸患者中,CS组的VC、FVC、MVV的实/预%较IS组患者低(P〈0.05)。年龄≤10岁的CS与IS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S和CS患者均存在肺功能损害,但损害模式不同,IS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CS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年龄和Cobb角相匹配时.无论在胸段还是非胸段,CS患者的肺功能损害均较IS患者严重;且两者肺功能损害的差异性在青春期前就存在。  相似文献   
2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常见的脊柱畸形。畸形严重的AIS患者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影响AIS患者肺功能的因素众多,但引起AIS患者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至今仍未能阐明。同时对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亦存在不统一的看法。笔者就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的效果,探讨性别因素对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完成支具治疗的男性AIS患者19例(A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4.0±2.0岁,平均主弯Cobb角28.8°±5.7°,初始Boston支具治疗6例,Milwaukee支具治疗13例;随机抽取同时期完成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57例(B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3.0±1.4岁,平均主弯Cobb角29.4°±6.1°,初始Boston支具治疗17例,Milwaukee支具治疗40例。定义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初诊6°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者为侧凸进展。结果:两组初诊时Risser征(P=0.786)、Cobb角(P=0.790)、弯型分布(P=0.350)和应用支具类型分布(P=0.350)等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平均支具治疗时长分别为2.1±0.7年和2.5±0.9年,平均依从性分别为84.4%±7.6%和87.1%±5.7%。A组患者中发生侧凸进展8例(42%),其中需手术治疗者6例(32%);B组中侧凸进展12例(21%),其中需手术治疗者10例(18%)。男性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于女性,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71)。两组中,生长发育状态低下、侧凸Cobb角大及主胸弯型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结论:支具治疗可有效控制多数AIS患者的侧凸进展,女性患者支具治疗效果可能好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常累及青春期10~16岁的女孩.AIS的病因尚小清楚,近来褪黑素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使得褪黑素(melatonin)与侧凸之间的相关性再次成为AIS病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0.
经腹直肌内缘腹膜后入路行L3~S1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行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8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对32例L3~S1结核患者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4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 2例,L3~L5 5例,L4~L5 5例,L4~S1 13例,L5~S1 7例。6例伴硬膜外脓肿。23例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先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病椎显露时间平均23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5ml。无手术死亡,无感染,无神经损伤并发症,2例术中腹膜撕裂,成功修补后无并发症。1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中,除1例椎体间可疑假关节外,其余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可满意显露病灶,操作简便,对支配腹直肌的神经血管损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下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