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isfranc损伤又称跖跗关节损伤或中足损伤,易漏诊和误诊,导致足部急慢性并发症.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透视下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19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 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 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撬拨复位结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舌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90足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舌型跟骨骨折分为两组,应用接骨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Bohl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1年后Bohler角丢失情况、关节面复位程度、随访伤口的感染率、皮肤坏死情况。结果随访1~3年,平均1.8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矫正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观察组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同时出现皮缘坏死概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早期进行距下关节功能锻炼,在关节面复位,维持跟骨高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27例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骨屑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骨屑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4月,对23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自体骨屑填充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采用自体骨屑填充植骨,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的发生率随高能量损伤增加而增多.笔者于2004年2月~2008年9月共收治了97例髋关节后脱位,其中16例伴有股骨头骨折(16.5%),有14例Pipkin骨折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40年代,Kntseher介绍了髓内钉技术,创立了髓内夹板的生物力学原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109例,本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内外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内外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结果均获得随访7~36个月,平均14.5个月,均骨性愈合,肘关节平均屈曲112°(75~135°),伸直21°(0~ 4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3.5分(66~ 100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9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患者,其中Ⅰ型8例,Ⅱ型6例,Ⅲ型1例,Ⅳ型4例.其中17例根据病情分别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Ⅰ型8例,2例保守效果为良,手术优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