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96篇
  免费   3363篇
  国内免费   1594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52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17篇
内科学   858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9篇
综合类   8308篇
预防医学   118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238篇
  31篇
中国医学   22682篇
肿瘤学   239篇
  2024年   641篇
  2023年   2179篇
  2022年   1381篇
  2021年   2104篇
  2020年   1754篇
  2019年   1755篇
  2018年   1892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1114篇
  2015年   1594篇
  2014年   2261篇
  2013年   1832篇
  2012年   2374篇
  2011年   2187篇
  2010年   1703篇
  2009年   1601篇
  2008年   1627篇
  2007年   1373篇
  2006年   1335篇
  2005年   1086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858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0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蒙医温针治疗赫依偏盛型失眠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针进行安慰剂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评分及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I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相应提高,且睡眠结构有所变化,即N1期睡眠比例减少,REM睡眠比例增多(均P<0.05)。组间比较,除N2期睡眠及N3+N4期睡眠时间无差异,其余睡眠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改善赫依偏盛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易水学派医家对于升麻的功效与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拓宽了升麻的应用范围,为后世的遣方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张元素认为升麻归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阴四经,具上升之性,可引药入阳明、升阳于至阴。李杲提出升麻可以升提脾胃清阳,配以益气之品及风药则能补脾胃不足、散中焦郁火、升下陷之气。王好古收载治疗阴阳毒名方六首,方中均含升麻,强调升麻的解毒之功。罗天益继承易水三家用药经验,但并无创新。张、李二人以风药胜湿,用升麻引湿邪上升,继而以苦发之。张、李、罗三家于升麻葛根汤加减应用中,体现了升麻散阳明风邪、解肌、透疹之功。今之临床或可以此发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4.
周雪  张建军  乐娜  刘金莲  刘晔斌  王淳  王林元  陈亮  阚君陶 《中草药》2020,51(14):3753-3762
目的通过检索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信息资料,以及药智数据网的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眼科中成药中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信息资料,为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保健产品的组方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2016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检得的产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配方特点。结果共收集到141个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其中64个(45.4%)保健食品配方中含有中药类原料。使用频次≥5的中药原料有6味,累计使用145次(72%),由高到低分别是菊花、枸杞子、决明子、桑椹、熟地黄、茯苓。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到3个新处方。非中药原料在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中应用较为普遍,含有外来天然植物资源的60个产品,含叶黄素及维生素类的17个。统计眼科中成药中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可知,使用频次≥4的中药原料有7味,累计使用32次(29%),由高到低分别是枸杞子、决明子、菟丝子、熟地黄、菊花、五味子、车前子。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到1个新处方。结论保健食品在中药原料的选择上与中医药理论治疗视疲劳的原则基本契合,即滋补肝肾、平肝明目。但二者在中药原料选择范围、原料配伍、剂型种类等方面有所不同。此外,还在辨证保健理论指导下,尝试探讨应用文献数据处理统计方法筛选新配方、开发新产品,为中药复方保健产品的研发开辟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5.
老年肺炎治疗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尤其需要对患者症状仔细甄别。本案为陈旧性脑梗、白细胞减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以午后至次日清晨发热、口干欲饮水、小便自利为主症,辨证属心气不足证,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养心气,透热除邪为主要治法,以清热散为主方,临床获得良效。该案显示老年肺炎多属正虚邪恋、心气不足一类特殊证型,清热散加减是治疗该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一般规律。方法检索1988年1月—2017年10月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中药干预化疗药引起心脏毒性的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归纳中药干预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一般规律。结果纳入文献279篇,包括中药126味,使用频次前10位为人参、黄芪、麦冬、丹参、甘草、五味子、附子、党参、三七、川芎;中药制剂剂型中注射剂和汤剂居多;常用中药组合为人参-麦冬、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黄芪、人参-附子、桂枝-甘草;根据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功效频次前3位为补虚药(462次)、活血化瘀药(97次)、清热药(53次)。结论中药干预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的治则以补虚为主,常用补虚、活血、清热、温里等药物。  相似文献   
88.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VP属中医学老年颤证范畴,近年来中西医学均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出发,对有关VP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时间以1996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所有使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严格评价的过程。将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并使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药足浴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 1. 37,95%CI 1. 23~1. 54,P 0. 00001,I2=19%),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0. 003,I2=96%)、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 001,I2=81%),但各组之间异质性较大,不做统计学分析,可以改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 3. 25,95%CI 1. 61~4. 89,P=0. 0001,I2=69%)。结论中药足浴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益处,由于现有证据质量较低,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金莲花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方法: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大鼠金莲花提取物并在各时间段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LC-ESI-MS)对血清中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根据LC-ESI-MS结果发现了23种原型成分及45种代谢产物。原型成分中有3种酚酸类物质、19种黄酮类物质、1种生物碱类物质。通过准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得到了代谢产物可能的化学结构,分析了这些代谢产物的裂解途径,推测19种来源于酚酸类物质、20种来源于黄酮类物质、6种来源于生物碱类物质。结论:本研究探讨了金莲花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代谢规律,为其血液移行成分及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