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功能无抑制,患者及术者对手术过程满意.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使患者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同时不影响术者与患者在术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5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组(A组)和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组(B组).A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B组由专人负责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给予干预措施之前和2个月后对两组分别进行康复治疗积极性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2个月后A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23.
背景:根据脊柱解剖特点,基于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的数据,设计出新型脊柱外科椎弓根镙钉定位引导系统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23475.1). 目的:初步评估一种椎弓根镙钉植入定位引导系统在椎弓根镙钉植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人体脊柱标本6例,随机分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和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术前CT测量使用螺旋CT机2 mm厚加密扫描,对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测算各解剖标志点的参数,镙钉植入准确度分级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提出的2 mm标准. 结果与结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41枚,Ⅱ级为5枚,Ⅳ级为2枚,优良率为96%.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39枚,Ⅱ级为5枚,Ⅲ级为4枚,优良率为92%.两组镙钉植入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新型脊柱外科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标本研究结果接近红外导航系统引导置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结合循证的PBL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在康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 年4 月~2012 年3 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轮转的脊髓损伤康复专业方向研究生作为对照组(n=12),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2012 年4 月~2014 年3 月轮转的研究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结合循证的PBL法,作为实验组(n=12)。临床学习时间均为3 个月。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并填写调查问卷,比较两组之间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间在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研究进展知识方面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文献检索能力、英语水平、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方面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对于带教方法以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康复专业研究生来说,在引入结合循证的PBL法,可取得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的胸腰椎椎弓根参数对脊柱外科椎弓根镙钉固定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成人脊柱标本6 例。使用螺旋CT2 mm厚加密扫描,对脊柱标本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测算各解剖标志点的参数(包括长度参数和角度参数等)。结果T9~L4椎弓根宽度4.68~8.70 mm,从上到下总体表现为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在T12、L1、L2水平椎弓根宽度小于上下椎体;椎弓根高度8.19~12.76 mm,T9~L4椎弓根高度变化不明显,其中T12椎弓根高度最高;T9~L4横向角6.26 º~13.06 º,从上到下总体表现为逐步增加的趋势,而矢状面角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大部分在±5 º范围之内。结论胸腰椎三维重建与测量可以从多个角度显示脊柱解剖特点,为制定个性化椎弓根镙钉植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背景:根据脊柱解剖特点,基于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的数据,设计出新型脊柱外科椎弓根镙钉定位引导系统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23475.1)。 目的:初步评估一种椎弓根镙钉植入定位引导系统在椎弓根镙钉植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人体脊柱标本6例,随机分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和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术前CT测量使用螺旋CT机2 mm厚加密扫描,对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测算各解剖标志点的参数,镙钉植入准确度分级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提出的2 mm标准。 结果与结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41枚,Ⅱ级为5枚,Ⅳ级为2枚,优良率为96%。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39枚,Ⅱ级为5枚,Ⅲ级为4枚,优良率为92%。两组镙钉植入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新型脊柱外科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标本研究结果接近红外导航系统引导置钉  相似文献   
27.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为了改善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研究者们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如手术减压,药物治疗,低温处理、细胞疗法等,但效果均不甚明显。在脊髓神经再生方面尚未取得明显进展的情况下[1],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通过饮食调节  相似文献   
28.
<正>颈脊髓损伤可导致患者四肢瘫痪,损伤后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可造成心血管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其中,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植物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是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  相似文献   
29.
关注胸腰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胸腰椎损伤约占全部脊柱损伤的一半或以上,其中T1~T10约占20%~30%,胸腰段(T11~L2)约占60%~70%,下腰椎约占10%。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胸腰椎损伤中约有14%~55%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终生残疾。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然而,国内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颈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平面与运动平面差异特点,探讨其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93例颈脊髓损伤(运动水平C5及以下)患者的感觉、运动及神经平面的差异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Kappa检验分析平面一致性.结果:患者神经平面与运动平面的一致性较小(Kappa值0.21),而与感觉平面几乎完全一致(Kappa值0.84);两侧感觉平面及两侧运动平面的一致性较大(Kappa值分别为0.78、0.79);左侧感觉平面与运动平面、右侧感觉平面与运动平面均存在明显差别(Kappa值分别0.08、0.10),相差1个节段最多,感觉平面多高于运动平面.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平面与运动平面多存在差异,在确定其损伤平面时至少应将感觉、运动平面分开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