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01篇
  免费   6164篇
  国内免费   3145篇
耳鼻咽喉   741篇
儿科学   498篇
妇产科学   1407篇
基础医学   7231篇
口腔科学   237篇
临床医学   8905篇
内科学   10797篇
皮肤病学   5152篇
神经病学   1095篇
特种医学   24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009篇
综合类   15624篇
预防医学   4632篇
眼科学   708篇
药学   7849篇
  99篇
中国医学   6281篇
肿瘤学   6214篇
  2024年   518篇
  2023年   1911篇
  2022年   1686篇
  2021年   1896篇
  2020年   1653篇
  2019年   1807篇
  2018年   1924篇
  2017年   1343篇
  2016年   1512篇
  2015年   1616篇
  2014年   2200篇
  2013年   2719篇
  2012年   3337篇
  2011年   3879篇
  2010年   3771篇
  2009年   3704篇
  2008年   3623篇
  2007年   3828篇
  2006年   4207篇
  2005年   4019篇
  2004年   3490篇
  2003年   3233篇
  2002年   2991篇
  2001年   3045篇
  2000年   2659篇
  1999年   2558篇
  1998年   2127篇
  1997年   1864篇
  1996年   1592篇
  1995年   1217篇
  1994年   1159篇
  1993年   765篇
  1992年   714篇
  1991年   692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545篇
  1988年   591篇
  1987年   502篇
  1986年   579篇
  1985年   473篇
  1984年   610篇
  1983年   670篇
  1982年   632篇
  1981年   509篇
  1980年   360篇
  1979年   370篇
  1978年   172篇
  1977年   116篇
  1976年   109篇
  1974年   9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2.
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分化和发育异常,临床非常少见,其中一部分患者因含有Y染色体需要切除性腺。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探在,再行陛腺切除。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开展了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医院网站的设计、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组织的角度介绍目前医院网站的主要功能和服务,网站建设和推广的常用技术,通过对比中外医院网站,提出医院网站设计和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大鼠胰岛移植物再血管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二步进行,首先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VEGF165,用其按病毒/细胞的感染倍数(MOI)分别为10、100、500的比例在体外转染新鲜分离、纯化的近交系Lewis大鼠胰岛,检测体外培养的胰岛表达hVEGF165基因的情况;然后按MOI为10的比例在体外用AdhVEGF165转染Lweis大鼠胰岛,再经门静脉注射至近交系Lewis大鼠的肝脏内(VEGF组),并设不含hVEGF165基因的空载体转染对照组(GFP组)和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对照组(PBS液组),术后测定受鼠的血糖变化,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并观察受鼠肝脏中移植胰岛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体外转染hVEGF165基因的大鼠胰岛分泌至细胞外的hVEGF165的浓度显著高于未转染者(P〈0.01)。糖尿病大鼠移植转染hVEGF165基因的胰岛后,静脉注射葡萄糖后40、60、120min时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FP组和PBS液组(P〈0.05);40min时体循环中胰岛素的浓度,VEGF组显著高于GFP组和PBS液组(P〈0.05);VEGF组移植胰岛内CD34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均高于GFP组和PBS液组。结论转染hVEGF165基因对胰岛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和生物学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76.
我国大陆恶性高热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分析我国大陆恶性高热(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78年1月至2004年3月报道的MH病例34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我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以青少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集中在口腔科手术(尤其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和小儿外科手术(尤其是先天畸形矫治术),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高碳酸血症、体温急剧升高和骨骼肌僵直等。诊断上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尚未建立骨骼肌体外收缩试验方法,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缺乏特效药物(丹曲林)。结论 近几年我国大陆MH病例逐渐增加,应加强对MH发病机制的研究,尽快建立MH的实验诊断标准,增强预防、诊断和治疗MH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学者论坛·在动物实验中解决临床难题···························,·······································································……顾玉东(3)基因〕:程  相似文献   
78.
以人为本促进女性一生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与时俱进,关注女性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更是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虽然,人人都想健康,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不可避免地,人人都有健康隐患。因此,就有许多与健康有关的事要做。女性健康大致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人都想拥有的基本健康;另一部分则是与女性生胖更为密切的健康问题。在我国,随着社会文明步伐的加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制备高表达GM-CSF的淋巴瘤细胞系,观察淋巴瘤细胞转染GM-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将小鼠GF-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的RMA细胞系,其同基因动物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淋巴瘤细胞系RMA转染GM-CSF基因后致瘤性降低。  相似文献   
80.
从土藿香根中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藿香酚(2)及异藿香酚(3)。经光谱解析(IR,UV,HRMS及NMR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1,14dihydroxy12methoxy19(4→3)abeoabieta4,(18),8,11,13tetraen7one(2)和11,14dihydroxy12methoxy19(4→3)abeoabieta3,8,11,13tetraen7one(3)藿香酚(2)为一新的化合物,而异藿香酚(3)系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二者为一对异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