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3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目的 筛查17β雌二醇(E2)诱导MG-63细胞下调表达cDNA片段,寻找MG-63细胞中E2相关基因,探讨雌激素的骨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良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筛查E2干预MG-63细胞表达下调的cDNA片段,Southern杂交和快速Northern杂交分析cDNA片段来源后。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蓝白筛选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分析。最后选取部分阳性差异表达克隆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 得到2个表达下调的cDNA条带,证实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E2干预后表达下调。随机挑取20个克隆测序得到19个序列,分别代表14个不同基因,均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这些基因与骨基质形成、转录信号转导及细胞分化发育调节等相关,其中1个克隆经Northern杂交证实其受E2干预表达下调。结论 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可快速筛查差异表达基因。MG-63细胞受E2诱导下调表达的部分基因可能参与了雌激素介导的骨重建过程从而起到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维生素D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维生素D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DM)的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检测,筛选出GAD Ab阳性的LADA患者。纳入病程≤5年和空腹C肽≥0.2nmol/L的LADA患者62例,首先对患者的GAD Ab滴度和空腹C肽水平进  相似文献   
63.
体重指数对绝经后女性骨吸收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重与骨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在绝经后妇女中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骨吸收生化指标和骨密度(BMD)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Guo LJ  Luo XH  Xie H  Zhou HD  Liao E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2):125-128
目的 研究 1, 25 二羟维生素D3 [ 1α, 25 (OH)2D3 ]对人成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MMP 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T1 MMP)、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1 (TIMP 1 )的影响,探讨 1α, 25(OH)2D3 调节骨代谢作用机制。方法 人成骨细胞用 1α, 25 (OH)2D3 干预。Western杂交检测MT1 MMP蛋白质表达。MMP 1、MMP 2、TIMP 1的分泌及MMP 2的活性用ELISA检测。Northern杂交检测维生素D受体、MT1 MMPmRNA表达。结果  1α, 25 (OH)2D3 对人成骨细胞MMP 1、MMP 2、TIMP 1表达无影响, 10-10 ~ 10-8 mol/L 1α, 25 (OH)2D3 干预诱导成骨细胞MT1 MMP表达呈剂量依赖性 (P值均 <0 05);促进MMP 2激活呈剂量依赖性 [MMP 2活性分别为(42 3 ± 8 6)、(64 4 ±11 4)、(93 5 ±9 9)μg/L, P值均<0 05]。结论 由于MT1 MMP在骨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α, 25(OH)2D3 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MT1 MMP表达刺激骨吸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筛查255例、病程≤1年2型DM患者的颈总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AS斑块.分别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有无亚临床AS者在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初诊2型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亚临床AS 14例(17.3%),中青年组16例(9.2%,P<0.01).股动脉亚临床AS检出率高于颈总动脉及髂总动脉(分别为8.6% 、 4.7% 和0.4%,P<0.001).与中青年组收缩压水平[(120±22)mm Hg]比较,老年组较高[(126±19)mm Hg,P<0.05];老年组无AS与亚临床AS比较,舒张压水平较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龄化、胰岛素抵抗、舒张压水平增高及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初诊2型DM患者部分存在亚临床AS,老年患者罹患率更高;不同部位亚临床AS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初诊2型DM伴亚临床AS的老年患者舒张压水平增高,其危险因素为老龄化、胰岛素抵抗、舒张压水平增高及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男性血清瘦素(Leptin)与年龄、骨密度(BMD)及体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350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Leptin浓度;DXA仪测定BMD(腰椎、髋部及全身)及体成分(体脂及瘦体重);以10种回归数学模型分别拟合Leptin与年龄、体重指数,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选择最优拟合曲线.结果 (1)血清Leptin与年龄以S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其决定系数(R2)的最大(R2=0.104,P<0.009);而与体重、体重指数以复合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R2=0.296,P=0.000;R2=0.304,P=0.000;R2=0.22,P=0.000).(2)血清Leptin与总体脂、体脂百分比显著正相关(R2=0.461,P=0.000;R2=0.448,P=0.000).(3)血清Leptin与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显著负相关(R2=0.115,P=0.005,R2=0.112,P=0.002).与全身骨密度不相关.(4)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eptin不是男性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及全身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血清Leptin浓度与年龄及体脂显著正相关,Leptin不是男性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HD)参考数据库.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1537例长沙地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15~85岁)正位腰椎、侧位腰椎、股骨近端(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 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随年龄变化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前臂远端的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峰值BMD(PBMD)发生在15~19岁,前臂远端的PBMD则发生在40~44岁.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男性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为南方地区男性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8.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编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与肥胖紧密相关的内分泌激素。研究显示瘦素影响骨代谢。临床研究方面,近年来国外对血清瘦素水平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我们研究了长沙地区350例健康男性血清瘦素、骨密度及体脂,探讨血清瘦素与骨密度及体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长沙地区女性胫骨超声速率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横断面调查长沙地区女性胫骨超声速率 (SOU)随年龄的变化 ,建立定量超声 (QUS)诊断骨质疏松 (OP)参考数据库。方法 采用SoundScan 2 0 0 0型QUS仪测量 15 96例 12~ 96岁女性右侧胫骨中点SOU。结果 按每 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 ,胫骨SOU的峰值为 ( 3 991.4± 68.0 )m/s ,出现于 3 5~3 9岁 ;3 5岁前SOU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每 5年增长几何均数 (G)为 1.41% ;40岁后SOU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平均每 5年下降G为 1.0 7%。SOU随年龄的变化曲线用三次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优度最佳 (R2 =0 .5 0 5 ,P <0 .0 0 1) ,其三次方程为SOU =3 3 83 +3 9.9× (年龄 ) -0 .78× (年龄 ) 2 +0 .0 0 3 9× (年龄 ) 3 ;胫骨SOU达到OP诊断标准的发生率是 :40~ 49岁为 4.7% ,5 0~ 5 9岁为 2 7.0 % ,60~ 69岁为 62 .2 % ,70~ 79岁为 79.6% ,≥ 80岁为 89.7%。结论 女性胫骨SOU随年龄的变化曲线用三次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优度最佳 ,其峰值在 3 5~ 3 9岁 ,40岁后OP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  相似文献   
70.
羧基肽酶-H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H自身抗体(CPH—Ab)阳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初诊为T2DM患者545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85例,健康对照123例进行CPH—Ab测定,同时检测T2DM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比较各组CPH—Ab的阳性率以及T2DM中依据CPH—Ab、GAD—Ab划分的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CPH—Ab和GAD—Ab。结果 CPH—Ab阳性率在T2DM患者(5.5%,30/545)高于T1DM患者(0%,0/85)和正常对照(0.8%,1/123)(P<0.05),30例CPH—Ab阳性的T2DM患者只有1例同时GAD—Ab阳性。CPH—Ab在低体重(BMI<21kg/m^2)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且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起病年龄跨度大、病程较长、低体重、易发生酮症等特点,其空腹C肽介于GAD—Ab阳性与两种抗体(GAD—Ab和CPH—Ab)均阴性的T2DM患者之间,反映代谢综合征的指标水平较低(包括较低的BMI、血压和甘油三酯),而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较高。结论 CPH—Ab阳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介于经典的LADA(GAD—Ab阳性)与T2DM患者间。CPH抗体检测是LADA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