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且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相似的胚胎起源和生理特征,眼科检查可提供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能够精确地测量视网膜各个组织层面的厚度,以评估视网膜的退行性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从而更直观地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变化,间接地反映脑神经元和血管的病理特征。就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及OCTA测量视网膜血流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 is a liver disease caused by prolonged heavy drinking and has a poor prognosis in the clinic.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 miRNAs expression profiles in the AFLD rat model.MethodsThe rat model of AFLD was established by ethanol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an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 miRNAs expression profiles.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potential target mRNAs using the bioinformatics technique. GO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DEGs). We used the human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dataset GSE28619 to further screen the ke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from the AFLD model and GEO was conducted and the key genes were identified.ResultsThe serum ALT, AST, TG, and TC levels in the AFLD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re are 45 miRNAs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cluding 26 upregulated and 19 down-regulated miRNAs. GO and KEGG enrichment showed various metabolic process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enrich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AFLD. After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GSE28619 and DEGs, we observed that there are 12 genes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wo data sets, including PSAT1, TKFC, PTTG1, LCN2, CXCL1, NR4A1, RGS1, VCAN, FOS, CXCL10, ATF3, and CYP1A1.ConclusionAFLD show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whic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AFLD. Meanwhile, some signal metabolic pathways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FL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细胞肝癌,介入治疗是目前比较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其复发、转移率高,故术后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监测方法客观评价其疗效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综述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评价的应用,及与其他影像学方法比较和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动物模型,将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探讨早期ANFH的病理变化和删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C组为实验组,B组:单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kg/d连续7天,间隔两周再重复一次。C组;马血清与激素共用,先静脉注射马血清10g/kg,间隔2周再重复一次;继之重复B组给药。之后4、8、16、26周后分别从3组随机各取3只,先拍X线平片再进行删,然后取双侧股骨头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兔股骨头第8周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病理改变为骨髓水肿,骨髓腔内少量出血和少量骨细胞坏死。16、26周T1WI信号强度增高,病理显示骨髓脂肪细胞肥大并融合成大泡状,大量骨细胞坏死,骨小梁变细、中断。16、26周兔股骨头X线平片示骨质稀疏,骨小梁模糊。C组上述变化较B组显著。结论:1.采用马血清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共用,比单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更易诱导出较典型的ANFH动物模型。2.删能够较全面反映早期激素性ANFH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ICAM-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情况。方法:经病理证实的HCC 50例,包括单纯手术切除30例(对照组),TACE术后行Ⅱ期手术切除20例(TACE组)。TACE组患者术前接受1~2次不等的TACE治疗,均按统一规范标准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染色,其中TACE组取病灶边缘残存肿瘤部分,检测肿瘤组织CD44v6和ICAM-1的表达,将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和TACE组CD44v6和I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照组CD44v6表达阳性22例(22/30,73.33%),TACE组CD44v6表达阳性13例(13/20,6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ICAM-1表达阳性19例(19/30,63.33%),TACE组ICAM-1表达阳性12例(12/20,60%),两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TACE组中CD44v6和ICAM-1表达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CD44v6和ICAM-1仍有较高的表达,TACE并不能有效降低肝癌组织CD44v6和ICAM-1的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和快速诊断HSK。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感染的HSK的20只纯新西兰白兔和60例HSK患者的角膜进行了单疱病毒-1-DNA检测。结果急性感染期的5只兔角膜和12只人角膜均阳性;用稳定期45d的兔角供体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50d10只兔角膜中7只阳性,稳定期6个月-6年的18只人角膜片,12只阳性;30例临床可疑HSK角膜刮取物,26例阳性;5只未感染HSK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3月余;间歇性午后低热,能自行退热,夜间多汗,伴全身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查体:右腹后壁皮肤红肿,触诊有包块,质软,无明显活动性。实验室检查:尿镜检白细胞( ),红细胞少许,尿培养未找到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208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n=153)和非BPD组(n=55);再根据BPD严重程度分度,将BPD组极早产儿分为Ⅰ度BPD亚组(n=31)、Ⅱ度BPD亚组(n=17)及Ⅲ度BPD亚组(n=7)。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学比较BPD组与非BPD组,以及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与治疗情况、生后14 d内液体摄入量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极早产儿发生BPD及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YFYWZLL26841),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BPD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头围及身长,以及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小于、轻于、短于、低于非BPD组;而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极早产儿出生窒息率、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早发型败血症(EOS)发生率,以及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长于非BP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D组极早产儿生后第2、4、5、7、11、12天的总液体摄入量,以及生后第6、8~14天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均多于非BPD组;生后第1~14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则均少于非BPD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OR=1.866,95%CI:1.063~3.274,P=0.03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834,95%CI:1.158~2.905,P=0.010),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163,95%CI:1.067~1.267,P=0.001),发生EOS(OR=0.071,95%CI:0.011~0.465,P=0.006)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3、4、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多(OR=0.671、0.708、0.746,95%CI:0.483~0.932、0.511~0.846、0.583~0.955,P=0.017、0.004、0.020),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④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出生窒息率、EO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生后第1、2、4、5、6天总液体摄入量及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以及生后第1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这16项因素均不是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极早产儿发生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出生窒息及EOS发生率,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增加生后第3~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有望降低极早产儿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