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近十余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前路锁孔、微创小切口、经皮内固定融合等为代表的新型腰椎前路微创手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有的技术最初带给人们的欣喜与冲动,为长期临床实践产生的困惑所取代。在当今新理论和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理性、科学发展腰椎前路微创技术更值得人们深思。为此,本期特邀国内几位专家就腰椎前路微创手术技术及相关问题作简要讨论,以达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国人正常成人(男40例、女40例)腰骶椎侧位X线片共80张,通过对腰骶椎侧位X线片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前缘的测量确定骶骨进入点的位置,计算S1椎体上缘至骶骨进入点与骶骨前缘距离的百分比。选取成人(男40例、女40例)骨盆CT片共80张,排除骶骨骨折及盆腔占位性病变,测量骨盆CT(S3、S4平面)骶椎正中前缘到直肠后缘的距离,即建立工作管道矢状面的安全距离。选取40块经防腐处理的干燥成人骶骨标本,排除骨折与占位性病变,游标卡尺测量骶骨横线水平骶前孔内侧缘间距,即建立工作管道冠状面的安全距离。2具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男女尸体标本各一具,参照国外AxiaLIF手术方式,建立最大直径为1.2cm的工作管道;工作管道建成后解剖尸体标本,暴露腰骶椎区域及直肠后间隙,观察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损伤情况。结果:国人男性腰骶椎侧位片S1椎体前缘进针点位置为(71.6±14.8)%,女性进针点位置为(66.9±18.6)%;CT片测量:国人男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9.9±4.7mm、9.7±4.6mm,女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6.0±2.6mm、5.9±2.4mm,男性直肠后间隙大于女性(P<0.05);骶骨标本骶前孔内侧缘间距(TS1、TS2、TS3、TS4)分别为3.1±0.3mm、2.9±0.2mm、2.7±0.2mm、2.6±0.2mm,不同骶前孔内侧缘间距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标本模拟手术顺利,可顺利建立直径1.2cm工作管道,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无损伤,男女性尸体标本骶骨进入点水平最靠近中线的左右髂血管间的距离分别为5.0cm、5.6cm。结论:国人应用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骶骨进入点位置处于S1椎体正中中下份处,国人经直肠后间隙入路放置1.2cm直径工作管道及骶骨进入点处穿刺、钻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