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探讨脊柱侧凸胸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主弯为胸弯的女性AIS患者资料,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例患者,共374例纳入研究,年龄10~18岁(14.9±1.8岁)。回顾性分析心脏超声多普勒资料,得到AIS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in end diastole,IVS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 in end diastole,LV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 in end systole,LVI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osterior wall of left ventricle in end diastole,LVPWD)、主动脉根径(diameter of aortic root,DAR)、舒张末期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肺动脉直径(diameter of arteria pulmonalis,DAP)、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主动脉流速(aortic flow velocity,AV)。根据脊柱侧凸冠状面角不同,分为小Cobb角组(Cobb角≤70°)和大Cobb角组(Cobb角70°),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依据矢状面角不同,分为后凸减小(Cobb角10°)、正常后凸(Cobb角10°~40°)及后凸增加(Cobb角40°)3组,比较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确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单因素。再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及影响强度大小。结果:所有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LVDD、LVIDS、IVSTD、DAR、LVPWD、LAD、DAP、EF、E、A、E/A及AV)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在胸椎冠状面角度≤70°组与70°组之间的LVDD、LVIDS、AV有显著性差异(P0.05),IVSTD、DAR、LVPWD、LAD、DAP、EF、E、A、E/A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组与10°~40°组之间的LVDD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组与40°组之间的IVSTD、LAD、DA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40°组与40°组之间的EF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LVIDS、DAR、LVPWD、E、A、E/A及AV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面角度是LVDD、LVI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50、-0.162;年龄是LVDD、LVI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39、0.146;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冠面角度大于年龄;年龄亦是IVSTD、DA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17、0.272。结论:AIS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但胸弯的冠矢状面畸形仍对AIS患者心脏结构产生影响,冠状面角度越大,左室内径值越小。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1日~3日,国际脊柱畸形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f Spinal Deformities,IRSSD)第八次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140余位致力于脊柱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包括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力学家、影像学家以及脊柱外科医生等,中国内地的3名脊柱外科医生及香港地区的7  相似文献   
3.
正C8神经根麻痹是由于中下颈椎退行性疾病、肿瘤、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C8神经根周围硬膜外血肿或颈椎手术等因素刺激或压迫C8神经根,导致C8神经根或相邻节段脊髓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4]。临床常表现为颈肩痛、上肢尺侧感觉障碍及无名指、小指屈伸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颈椎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C8神经根受压[5],肌电图主要表现为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动作电位传导异常[6]。C8神经根麻痹病因多样,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French分型及CARDS分型进行可重复性与可信度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分型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11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L4/5 91例、L5/S1 27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61.1±8.1岁。3名脊柱外科医师对患者术前X线片独自进行两次测量,分别使用French分型和临床与影像学分型(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CARDS分型)进行评估和分型,收集结果 ,作同一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及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分析。应用Kappa值比较分析两种分型的差异性。结果:3位观察者使用French分型系统共进行708次(118例×3×2次)分型,包括1型261次,2型107次,3型83次,4型54次,5型203次,观察者内分型一致率80.5%~86.4%(Kappa值0.740~0.815),属于"基本可信";观察者间分型一致率为79.7%~82.2%(Kappa值0.728~0.758),属于"基本可信"。测量并分型单个患者平均花费时间约138s。CARDS分型系统共708次分型中,包括A型(A1)19次,B型(B1 90次,B2 59次)149次,C型(C1 291次,C2 108次)399次,D型(D1 98次,D2 43次)141次,观察者内总体一致率90.7%~93.2%(Kappa值0.878~0.911),属于"完全可信";观察者间总体一致率88.1%~94.1%(Kappa值0.844~0.921),属于"完全可信"。测量并分型单个患者平均花费时间约67s。结论 :两种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CARDS分型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优于French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活性在AIS病因学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68例右胸弯AIS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1~18岁,平均14.2±2.4岁;主弯Cobb角1 1°~64°,平均37.2°±13.5°.选取5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CS)女性患者和28例正常年轻女性作为对照,CS患者年龄12~18岁,平均14.7±3.1岁;正常年轻女性11~22岁,平均17.9±4.0岁.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评估3组的SNS活性,以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侧/左侧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年轻女性组中,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左比值在正常青少年(13.6±2.8岁,11~17岁)和年轻女性(20.7± 1.2岁,19~22岁)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上肢潜伏期右侧/左侧比值(1.01±0.05)显著性大于正常年轻女性(0.98±0.04,P=0.036),上肢振幅、下肢潜伏期和下肢振幅右侧/左侧比值在女性AIS患者与正常年轻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S患者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的右侧/左侧比值与正常年轻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侧/左侧比值在小角度(<40°)和大角度(≥40°)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身体两侧SNS活性存在不对称性,其可能与发病有关,但是与侧凸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75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44例, 男215例; 年龄14.7±2.1岁。其中369例术中静脉应用TXA的患者纳入TXA组,390例术中未使用 TXA但输入等量生理盐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侧凸Cobb角和侧凸类型)、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液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管理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及矫正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侧凸度数、矫正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51.7±130.3mL)、总输血量(551.3±96.3mL)、术后引流量(468.3±162.5mL)、术后引流天数(2.8±0.4d)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666.7±166.8mL、650.0±138.3mL、550.0±135.1mL、3.1±0.8d,P<0.05),术后D二聚体和PLT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矫正率、术后并发症谱及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TXA可以减少AIS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输血量,改善凝血指标,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重度脊柱畸形存在多平面失平衡,畸形严重且僵硬,临床治疗十分困难。1922年,Mac Lennan[1]首次提出顶椎切除可以用于治疗僵硬型脊柱侧凸畸形,这是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理论雏形。1979年,Leatherman等[2]首次报告前后路联合椎体切除矫正严重脊柱多平面畸形,Bradford等[3]于1997年报告了该术式治疗僵硬性冠状面失衡的临床疗效。2002年起,Suk等[4、5]系统性地  相似文献   
8.
1922年MacLennan[1]首先提出了全脊椎切除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他采用后路顶椎VCR配合支具治疗严重脊柱侧凸。1997年Bradford等[2]报道了应用前后路联合VCR治疗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9.
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thoracic insufficiency syndrome,TIS)是指胸廓不足以支持正常的呼吸和肺脏生长的一类综合征的统称,最多见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这类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常合并有并肋、肋骨缺如等胸廓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或需拆除内固定手术的67例患者(骨折病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4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9±0.6分,Cobb角20.1°±3.5°,累及T11椎体5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12例,L2椎体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9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6±0.8分,Cobb角19.8°±4.1°,累及T11椎体8例,T12椎体13例,L1椎体13例,L2椎体2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腰背部疼痛VAS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87.4±5.3)%和(96.4±2.8)%;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86.7±6.5)%和(96.7±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75.0±18.1min、140.0±40.7ml及85.0±25.2m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93.0±15.7min、230.0±35.5ml及160.0±43.5ml,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1、2、3周时的疼痛VAS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3.6±0.5、2.9±0.5及1.5±0.4分,后中入路组分别为4.9±0.6、4.1±0.6及2.8±0.4分,术后1周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3周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在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