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强  骆虎  孙文爽  孟嘉  包倪荣 《骨科》2023,14(2):172-176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7例ATFL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Broström-Gould法治疗,根据是否接受PRP治疗分为对照组(14例)和PRP组(23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周时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A)、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6周AOFAS评分、TTA和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OFAS评分[(82.3±7.1)分 vs. (85.5±9.2)分]、TTA(3.7°±0.5° vs. 3.5°±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564;t=1.016,P=0.641);VAS评分[(2.8±0.5)分 vs. (0.9±0.2)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7,P=0.028)。结论 自体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ATFL损伤,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度,有利于加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替考拉宁血浆浓度,并分析我院不同负荷方案骨髓炎患者的替考拉宁谷浓度(Cmin)达标情况。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替考拉宁的Cmin,考察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收集43例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骨髓炎患者,根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A患者接受3次负荷剂量400 mg,q12h,试验组B患者接受6次负荷剂量400 mg,q12h,同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两组均于第4天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采样,检测患者替考拉宁Cmin值,比较两组替考拉宁Cmin达标情况。结果血浆中替考拉宁标准曲线方程为Y=0.032 4X+0.000 886(r=0.996 4),在0.20~50.00μ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质控样本的准确度为94.71%~112.50%内;日内、日间RSD为3.17%~15.19%;提取回收率为81.22%~91.26%;基质效应为93.54%~119.7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扫描结合标准化护理对骨肉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科室收录的100例骨肉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T扫描结合标准化护理;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标准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CT扫描可判断骨肿瘤性质、范围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本次对照组总有效40例(80%)、观察组总有效48例(9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扫描配合标准化护理用于骨肉瘤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2 h复查CT检测骨水泥分布形态,将其分为骨水泥弥散组和骨水泥非弥散组,其中骨水泥非弥散组42例,骨水泥弥散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校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骨水泥弥散组均低于骨水泥非弥散组(P<0.05)。术后两组伤椎中线相对高度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伤椎局部后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较骨水泥非弥散分布更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椎体相关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中心研究前混合模式和视频播放模式培训不同地区参与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掌握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知识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方法培训参研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4所医院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各医院按照调研工作量和纳排标准纳入参研护士,共计766名自愿选择了A和B培训方法,A组523名接受在线培训结合培训视频播放混合模式培训,B组243名接受培训视频播放模式培训。培训内容一致,包含4种皮肤损伤定义、分类标准和检查方法等内容。项目组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包含20张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照片为题干的60个问题试卷,于培训1周后,通过微信将在线考试卷链接推送至参训护士。2组参训护士通过手机独立答题,并在1 h内在线提交。满分为100分,统计2组参训率和参考率及平均得分。结果 A、B 2组护士参训率和参考率均为100%,2组总平均得分相近,四类皮肤损伤的平均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种培训方法均有满意的参训率和参考率,培训效果相近,适用于多中心研究前不同地区医院参研护士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KT组(26例)和ESWT组(22例)。ESWT组采用激痛点治疗模式,NKT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应用压痛评分评定足跟压痛程度。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的组间比较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节点,2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压痛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KT组患者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骨肉瘤时出现排泄延迟的个体化治疗实践,探讨HD-MTX治疗骨肉瘤排泄延迟解救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基因检测预测MTX给药方案、排泄延迟及不良反应风险,多学科联合协同进行HD-MTX化疗的骨肉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指导亚叶酸钙解救,针对导致MTX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初次THA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THA,32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THA,32例)。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01)。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低)于对照组(P <0.05)。疼痛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术后24 h、1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01),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疼痛程度轻,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的临床治疗疗效,总结预后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5年10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确诊为肢体骨肉瘤的62例病人的资料,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范围限定在40~60岁,平均年龄为50.4岁;收集病人一般情况、发病部位、术前穿刺、化疗情况、手术方式、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以上述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生存率,研究这些因素与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肢体骨肉瘤病人中发病于膝关节周围者50例,约占80.6%。62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12~1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0.6%、56.5%;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41.9%、32.3%;5年总生存率:术前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1.5%、62.1%;术后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2.1%、71.4%;术前术后均化疗组与均未化疗组为51.6%,61.3%;保肢手术组和截肢手术组分别为57.1%、53.8%。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复发、肺转移、多发转移的病人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8.6%、50.0%、73.3%。结论 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膝关节周围发病率高于年轻病人,且预后较差,其预后与术前穿刺明确诊断、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其临床治疗应当建立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基础之上,严格遵照Enneking外科分期,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率,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在全髋关节置换股骨侧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8-12采用生物型加长柄行股骨侧翻修的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假体无菌性溶解松动2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8例,股骨假体感染性松动20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有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5~215(185.5±35.0)min,术中出血量385~725(425.2±50.4)mL,输血量300~800(350.6±50.8)mL,住院时间9~15(12.4±2.4)d。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6)个月。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82±1.02)分,较术前(7.86±1.05)分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8.50±6.25)分,较术前(52.80±10.5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在全髋关节置换股骨侧翻修术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早中期临床随访结果,而且对于股骨近端轻度缺损患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