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136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周雅菲  朱显婷  邓雨晴  周威 《重庆医学》2015,(32):4490-4492
目的:研究石菖蒲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高效液相图谱与抗抑郁效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制备石菖蒲不同部位。采用梯度洗脱法建立石菖蒲原药材及不同树脂洗脱部位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并确认图谱中特征峰及对应特征峰之间的峰面积数据关系。运用小鼠悬尾实验(TST)、游泳实验(FST)等小鼠行为学实验,观察口服石菖蒲及不同树脂洗脱部位抗抑郁效应。结果石菖蒲原药材及不同AB‐8树脂洗脱部位的特征图谱具有特征共有峰。石菖蒲大孔树脂90%及70%乙醇洗脱部分能显著缩短TST和FST。石菖蒲抗抑郁效应与特征峰具有关联性。结论石菖蒲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主要抗抑郁效应来源于AB‐8树脂70%及90%乙醇洗脱部位。石菖蒲液相特征图谱及相关峰数据关系可用于衡量石菖蒲的抗抑郁效应,为今后石菖蒲用于抗抑郁效应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收集临床指标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数据,构建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行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314例HCC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与复发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肝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构建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数据验证并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结果术后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3个月,无复发患者140例,复发患者174例,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9个月,半年无复发生存率68. 2%,1年无复发生存率57. 3%,2年无复发生存率45. 9%。复发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BMI、IL-2、IL-6、IL-8、IL-17、NLR、TNFα、CRP、ALT、AST、TBil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3岁[风险比(HR)=2. 391]、肿瘤最大直径 6 cm(HR=1. 851)、BMI 27. 17 kg/m~2(HR=1. 546)、IL-17 10. 8 pg/m1(HR=1. 556)、TNFα 11. 8 ng/L(HR=1.562)、ALT42 U/L(HR=1.624)、TBil15.6μmol/L(HR=1. 534)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 724(95%CI:0. 668~0. 82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首次肝切除术的HCC患者复发情况,其临床价值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结肠和直肠癌化疗相关贫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治疗结、直肠癌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 6 2例结、直肠癌采用以奥沙利铂为主联合方案化疗所致贫血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rhEPO治疗组 34例 ,给予皮下注射rhEPO 4 0 0 0 0U/周。对照组 2 8例 ,不给予rhEPO治疗 ,仅给予五参芪口服液。结果 :治疗后 4周起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总数 (RBC)均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rhEP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9.4 % ,对照组为 2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rhEPO 4 0 0 0 0U/周对晚期结、直肠癌联合方案化疗相关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6例植入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为提高植入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术后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给予循环系统的监测和护理,抗凝管理,经皮泵缆线的护理,体外控制器的自我管理,心脏康复运动训练,镇痛镇静的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结果 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17 d后因低心排、感染性休克死亡。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出院5例患者,设备运转正常,生存质量可。结论 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手术复杂,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护理人员在掌握患者原始疾病的基础上,需熟知其术后的护理难点和要点,全方位关注患者术后整体病情,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LFC)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纳入患者组,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组单药使用奥氮平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LFC;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BMI、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HOMA-IR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组LFC较治疗前增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LFC值及治疗前后LFC变化值均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呈正相关;对照组LFC值与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奥氮平治疗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竹节参中4种主要皂苷成分竹节参皂苷Ⅴ、伪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及其组合物的降脂活性。方法: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堆积模型,以辛伐他汀和血脂康为阳性对照,以三酰甘油(TG)清除率为指标,考察竹节参皂苷Ⅴ、伪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及其不同比例组合物的体外降脂活性差异。构建蛋黄乳诱导的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以辛伐他汀和血脂康为阳性对照,以血清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指标,比较4种皂苷成分组合物与竹节参总皂苷的体内降脂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4种皂苷成分组合物的降脂活性优于各竹节参皂苷单体化合物和竹节参总皂苷,TG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竹节参皂苷Ⅴ、伪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按2∶1∶1∶1比例组合物的降脂作用最为显著。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上述配比的竹节参皂苷组合物可显著降低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P0.05,P0.01),升高HDL-C水平(P0.05,P0.01),且其降脂作用优于竹节参总皂苷。结论:竹节参皂苷Ⅴ、伪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按2∶1∶1∶1组合可发挥协同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与人工注射胸水后穿刺活检胸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有胸膜增厚病变穿刺困难的患者,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材,缺乏安全距离者先注射生理盐水形成安全穿刺距离,采用16G全自动或半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217例患者中,需注射人工胸水者67例,均经高频超声引导成功穿刺取材1~3条,取材成功率达100%,除8例因病理无法检出外,其余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发生并发症14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胸膜病变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简便易行、穿刺过程动态实时、安全无放射性损伤、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注射人工胸水后增加了穿刺适应范围和安全性,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48.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于晚期肝硬化腹水或肝衰竭患者的潜在可逆性的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是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全身动脉血压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功能严重受损。其具体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近年来,比较认可的机制有动脉扩张学说、肝硬化性心肌病学说等,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了理论基础[1]。系统综述和两个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血管收缩剂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是目  相似文献   
49.
胡玲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134-2134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特点.探讨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1年10年共94例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用八号静脉穿刺针头穿刺抽液治疗及护理分析.结果此方法对小儿胸腔积液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用八号静脉穿刺针头胸穿抽液,操作简单,操作时安全,痛苦少,减少患儿及家长的恐惧,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50.
孟慈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65-2266
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又称难治性结核病,是指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同时耐药。近年来MDR-TB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我国的发病率居全球第二[2]。我院是一所结核病专科医院,MDR-TB是我院常见疾病,其中以耐多药肺结核最为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